二、游击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1696
颗粒名称: 二、游击队
分类号: E296.7
页数: 2
页码: 979-980
摘要: 乐安游击大队其前身是乐安靖卫队。1929年10月,张英、廖丕文等策划乐安靖卫队起义成功后,于12月23日在乐安县大金竹“天机坛”正式组建乐安游击大队,张英任大队长,有战士60余人,步枪10余支、短枪1支。游击大队经常活动于招携、流坑、金竹一带,击溃湖坪、善和等地的地主武装“守望队”。
关键词: 游击队 抚州

内容

乐安游击大队 其前身是乐安靖卫队。1929年10月,张英、廖丕文等策划乐安靖卫队起义成功后,于12月23日在乐安县大金竹“天机坛”正式组建乐安游击大队,张英任大队长,有战士60余人,步枪10余支、短枪1支。游击大队经常活动于招携、流坑、金竹一带,击溃湖坪、善和等地的地主武装“守望队”。1930年4月,乐安游击大队发展到100余人。5月,张英率乐安游击大队和金竹、招携、善和等地游击队共千余人攻克乐安县城。6月,会同宁都、永丰等地游击队打垮永丰县藤田、沙溪的地主武装“红枪会”。随后开赴宁都东韶,先编入红军新4团,后编入红军第20军。
   广昌游击队 1930年8月,中共广昌县甘竹区委率先在甘竹区组建区游击队,有战士100余人。至1931年4月,广昌县共成立8个区游击队,有600余人,400多支枪。其中,甘竹游击队130人、枪120支,头陂游击队120多人、枪90支,尖峰游击队100多人、枪50多支,赤水游击队90多人、枪数十支,长桥游击队80多人、枪60支,水南游击队50多人、枪40支,大株游击队40多人、枪30支。1932年1月,中共广昌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根据尖峰、水南、长桥、头陂等区游击队先后编入红军部队的情况,重新组建一些游击队。9月,广昌县10个区共有游击队战士460多人、枪300余支。此后,广昌县各区游击队不断向主力红军输送兵员,自己也不断地补充新战士,人枪数量时有变化。1934年4月27日,国民党军占领广昌城。9月,随中共广昌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转移的机关干部和各游击队,在石城县高田合编为广赤游击队,共有战士700多人、枪300多支。10月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广赤游击队继续在广昌、石城、建宁3县边境活动,12月转移到福建省境内与闽赣游击队会合。1935年2月广赤游击队抽调96人组成“挺进游击小组”前往宜黄,欲与江西红军取得联系。行至苦竹被国民党军包围,队伍被打散,广赤游击队其余人员仍在闽赣边界活动。12月,广赤游击队120人在吴秋仔带领下,进入广昌县境塘坊牙梳山一带活动,1936年4月被国民党军包围,弹尽粮绝,绝大部分队员牺牲,最后剩下4人被俘。
   宜黄县游击大队 1931年夏,中共宜黄县委将1929年4月组建的县游击队扩编为县游击大队,下辖3个中队。第1中队在黎溪,有50余人、50多支枪;第2中队在东陂,有50余人、30多支枪;第3中队在神岗,有20余人、14支枪。同年冬,宜黄县游击大队在宁都与东韶游击队合编成宜黄新独立团。
   崇仁县游击队 1932年2月,红军独立师、乐安独立团1个连从宁都、瑞金、乐安等地到崇仁坳下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在崇仁建立1个区苏维埃政府的同时,组织1支9人枪的谷岗(今属乐安)游击队,队长袁和尚。此后,采取一边开拓新苏区,一边发展武装成立游击队,先后发展东岭游击队,队员60余人;山斜游击队,队员50余人,队长余寿为,副队长刘阳乐;浯塘游击队,队员10余人,长枪7支;凤岗游击队,队员19人;双坪游击队,队员5人,队长冯方生;陈坊游击队,队员14人,队长杨老三和杨桂发;港下游击队,队员15人,队长宁如生;罕浒游击队,队员10余人,枪6支,队长郑发生;双坑游击队,队员5人,队长李成义。
   崇仁县东山区游击大队 1933年3月,崇仁县东山区各乡村游击队合编扩大为东山区游击大队,共100多人。下辖3个小队,胡子龙任大队长。隶属于江西军区第二分区。
   金资特区游击队 1933年5月,金(溪)资(溪)特区建立后,立即组建1支60余人的游击队,归中共金资特区委领导。随后,金溪境内各乡(局)也相继建立地方武装。
   乐宜崇挺进队 1934秋,中共乐安、宜黄、崇仁3个县党政军机关撤至乐安县金竹,成立乐宜崇联合苏维埃政权,3个县武装(独立师、团、营、警卫连、游击队等)与党政军机关干部一起合编为挺进队,下辖2个大队。挺进队刚组建就被国民党军重重包围,活动区域越来越小。同年10月,挺进队编为江西省独立第2团。1935年1月开始突围,队伍多次被冲散,2月下旬各路突围到新干集合,继续打游击。3月底,有100余人突围到湘赣边区,编入湘赣红军独立第5团1营1连。
   金资光贵游击队 红军长征以后,中共闽北分区委决定转变策略,以老根据地为依托,向敌后挺进,开辟游击新区。闽北红军独立师兵分3路,其中一路为吴先喜、彭喜财、刘文学率领的独立师第4团和邵武独立团400余人,挺进资溪、光泽、贵溪地区,在资溪县的昌坪和贵溪县的冷水坑一带开辟游击根据地,成立中共资光贵中心区委,刘文学等10余名干部和1个班的武装留下坚持斗争。9月,国民党军开始“清剿”资光贵游击根据地,中心区委与闽北分区委失去联系。
   1936年4月,重新成立的闽赣军区通过国民党的报纸发现刘文学仍在资光贵一带坚持斗争,派吴先喜、鲍永泉带领支队200余人抵达资光贵地区,与资光贵根据地游击队合编为闽赣省抚东军分区,吴先喜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文学任副政委,鲍永泉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7月中旬,吴先喜率红4纵队袭击资溪县城,全歼守城民团。资溪、贵溪国民党当局纠集保安团和地方民团,对游击根据地进行“围剿”。在资溪县五里峰战斗中,红4纵队受到很大的损失,吴先喜身负重伤。中共闽赣省委派2纵队1支队政委陈仁洪率300余人到资光贵游击根据地,寻找吴先喜游击队,于9月底到达冷水坑附近,并打了一个胜仗,消灭地方民团60余人,吴先喜立即派人取得联系,两支部队在贵溪县闵坑附近的板石会师,共有600余人,扩编为闽北独立师4纵队,吴先喜任政委,吴德初任纵队长。
   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加紧实行“北和南剿”政策,蒋介石在与陕北主力红军和谈的同时,在南方集结兵力,围攻红军游击区。国民党江西保安司令周忠恂带领1个连到资溪“围剿”,游击队半路伏击敌人,打得敌人落荒而逃。在反击国民党军围攻战斗中,吴先喜为掩护部队转移壮烈牺牲。刘文学、陈仁洪等率领游击队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攻。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刘文学率领游击队下山到铅山县石塘,改编为新四军3支队5团2营,开赴抗日前线。
   资溪郎港大山抗日游击队 1943年3月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8月,中共福建省委派左美丰、夏润珍、汪林兴等率一支70余人的游击队到资溪、光泽、贵溪3个县交界一带,创建以“郎港大山”为据点的抗日游击队。9月,国民党军1.6万人包围郎港大山,在大路小径上修筑碉堡,进行严密封锁,妄图扼杀抗日游击队。为保存实力,留下夏润珍、汪林兴等一部分干部坚持打游击,由左美丰带领60余人冲破敌人包围和封锁,向光泽挺进。由于国民党军搜山,坚持在山上斗争的游击队员被冲散,夏润珍带领部分队员转移到“联宋山”活动,汪林兴带领部分队员转移到白沙坑、斗垣一带活动,国民党军“围剿”扑空。10月,夏润珍、汪林兴等会合,继续在白沙坑、斗垣、昌坪等地坚持游击活动,团结劳苦群众,对国民党当局进行抗粮、抗捐、抗兵斗争。1944年3月,奉中共福建省委之命,夏润珍等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回到福建省委机关,留下王忠华带领部分队员继续在昌坪一带坚持革命斗争。1945年8月,国民党军对抗日游击区进行严密封锁和“围剿”,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王忠华遂离开昌坪回到闽北。从此资溪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更加艰苦和隐蔽,但始终没有停止过斗争。
   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 1948年春,武纪彬从上海回到黎川,以石荷乡后备队为基础组建武装。同年冬,国民党政府推行“一甲一兵”,强行征兵,引起百姓不满,武纪彬趁机策动黎川县二区和南城县大竺、小竺及资溪县乌石等地壮丁,聚集在黎川县东华山一带反抗国民党政府征兵。1949年3月,武纪彬之父、民革江西省筹委会负责人武惕予同中共党员、民革江西省筹委会负责人聂轰(化名叶明辉)到黎川县东华山,协助武纪彬将这支武装改编为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游击总队下辖2个大队,有队员300余人,武纪彬任司令员、聂轰任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游击总队5月中旬进驻黎川县城,策动黎川县自卫队中队长杨兰波起义,活捉国民党黎川县长潘明光,起义人员编为赣闽边区游击总队第3大队,游击总队发展到800多人。8月14日抚州军分区组建,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一部分人员转入地方工作,另一部分人员编入抚州军分区独立支队。
   中国人民革命军赣闽粤边区纵队 1949年4月,共产党员武全夫、彭觉治、曾德磬等人在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聂轰、武纪彬和武惕予的指导策划下,策动李守卿、汪震等人掌握的国民党黎川县地方武装300余人在黎川湖坊起义,成立中国人民革命军赣闽粤边区纵队,武全夫任司令员、彭觉治任政治部主任,共有官兵300余人。纵队根据中共湘赣工作委员会的指示,攻打光泽县。纵队到达光泽后,策动国民党光泽县自卫队何锟率部起义,纵队发展到600多人,并组建第1支队,下辖3个大队。8月14日后,中国人民革命军赣闽粤边区纵队(不含第1支队)一部转入地方工作,另一部编入抚州军分区独立支队。第1支队编入福建军区第10兵团。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英
相关人物
廖丕文
相关人物
余寿为
相关人物
刘阳乐
相关人物
吴先喜
相关人物
彭喜财
相关人物
刘文学
相关人物
周忠恂
相关人物
陈仁洪
相关人物
左美丰
相关人物
夏润珍
相关人物
汪林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黎川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