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0887
颗粒名称: 一、机构
分类号: D691.2
页数: 2
页码: 540-541
摘要: 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建立临川郡署,隶属扬州州署,初领南城、临汝2个县署,后增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宁8个县署。署设临汝县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署迁南城县城。 梁普通三年(公元522)设临川郡署和巴山郡署,隶属江州州署,临川郡署领南城、临汝等8个署,署仍设南城县城,巴山郡署领新建、西宁等7个县署,署设公溪古城。太平二年(公元557),临川、巴山2个郡署改隶高州州署。
关键词: 抚州 府署

内容

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建立临川郡署,隶属扬州州署,初领南城、临汝2个县署,后增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宁8个县署。署设临汝县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署迁南城县城。
   梁普通三年(公元522)设临川郡署和巴山郡署,隶属江州州署,临川郡署领南城、临汝等8个署,署仍设南城县城,巴山郡署领新建、西宁等7个县署,署设公溪古城。太平二年(公元557),临川、巴山2个郡署改隶高州州署。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撤销巴山郡署,临川郡署改为抚州州署,隶洪州总管府,州署迁回临汝县城,领临川、崇仁、邵武、南城4个县署。大业三年(公元607)复为临川郡署,领县不变,署设临川县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复为抚州,七年隶洪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公元627)隶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隶江南西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复改为临川郡署,乾元元年(公元758)复改为抚州州署,隶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元和六年(公元811)抚州州署升为上州州署。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抚州属吴,杨吴顺义元年(公元921)升抚州州署为昭武军节度使,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复为抚州州署。
   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南唐置建武军署,署设南城县城,领南城县署;抚州州署领临川、崇仁、南丰、宜黄4县署,建武、抚州二署隶江南路署。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建武军署改为建昌军署,淳化二年(公元991),南丰县署从抚州州署划入建昌军署。天禧四年(1020),抚州、建昌二署隶江南西路路署,绍兴元年(1131)改隶江南东路路署,绍兴四年复隶江南西路路署。
   元至元十三年(1276),抚州州署改为抚州路署,建昌军署改为建昌路署,十九年,南丰县署升为州署,均隶属江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抚州路署改为抚州府署;三年(1370),南丰州署复改为县署,隶建昌路署;同年二月,建昌路署改为肇昌府署,九月又改为建昌府署。抚州、建昌二府署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万历八年(1580),抚州府署领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东乡6个县署,建昌府署领南城、新城、南丰、广昌、泸溪5个县署。
   清代,抚州、建昌二府署隶领关系承沿明制,没有变化,直至清朝结束,中华民国政府建立,裁撤府署。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城县
相关地名
南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