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道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845
颗粒名称: 渔鼓道情
分类号: G89
页数: 1
摘要: 俗称“崩崩腔”,这种曲艺在乐安已流传300余年。它的唱本多是长篇传统故事,如:《缪白宝汗巾》、《攀弓带》、《梁祝姻缘》等,唱词口语化,通俗风趣,颇受群众欢迎。建国前,每到夏令乘凉或举办喜事的茶余酒后,往往请来这种曲艺人唱上半天或一日,以遣余兴。民国时期,擅长这种曲艺者有耨姑、健颈、南安瞎子等。因为这些唱“崩崩腔”的艺人,都是当时进“养济院”的贫苦残废人,被人蔑视为“下九流”,故后继乏人,建国后未及时抢救,致以失传。
关键词: 曲艺 休闲娱乐 乐安县

内容

俗称“崩崩腔”,这种曲艺在乐安已流传300余年。它的唱本多是长篇传统故事,如:《缪白宝汗巾》、《攀弓带》、《梁祝姻缘》等,唱词口语化,通俗风趣,颇受群众欢迎。建国前,每到夏令乘凉或举办喜事的茶余酒后,往往请来这种曲艺人唱上半天或一日,以遣余兴。民国时期,擅长这种曲艺者有耨姑、健颈、南安瞎子等(其真实姓名均缺考)。因为这些唱“崩崩腔”的艺人,都是当时进“养济院”的贫苦残废人,被人蔑视为“下九流”,故后继乏人,建国后未及时抢救,致以失传。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