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5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桥梁
分类号: F552.756.4
页数: 2
摘要: 本县自建县至民国时期,各乡村之间多在狭谷与小沟处,建造了一些桥面宽不及4米、跨径不足10米、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小型石拱桥。据清同治十年《乐安县志》载:至清同治十年全县已建大小石桥65座。至今因年代久远,风化倒塌,所存无几。建国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全县先后修建了公路桥梁219座,共计4378.24米,其中以牛田大桥最长,银口大桥最高。有两个制动桥墩,属等截面悬链线六肋五波钢筋混凝土双曲孔桥。该桥位于县城西南部32公里处,座落于石都线的恩江河上游的牛田河上,于1979年建成。1969年6月29日被洪水冲毁,后由县交通局重建。流坑大桥该桥位于乌江中游的牛田镇流坑村。属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石拱桥。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桥梁

内容

本县自建县至民国时期,各乡村之间多在狭谷与小沟处,建造了一些桥面宽不及4米、跨径不足10米、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小型石拱桥。据清同治十年《乐安县志》载:至清同治十年全县已建大小石桥65座。至今因年代久远,风化倒塌,所存无几。
  建国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全县先后修建了公路桥梁219座,共计4378.24米,其中以牛田大桥最长,银口大桥最高。
  牛田大桥建国前牛田河上原有1座由60多节(每节6根杉木)串成的木便桥,建国后为适应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又于1957年在该桥附近建造木桥一座,又因桥身腐烂、不能通车于1977年由抚州桥梁工程队承建了一座全长284.5米的大桥,跨径10×25米,荷载:汽—15、挂—80,净—7,附2×0.75米的人行道。墩台为片石钢筋混凝土。有两个制动桥墩,属等截面悬链线六肋五波钢筋混凝土双曲孔桥。该桥位于县城西南部32公里处,座落于石都线的恩江河上游的牛田河上,于1979年建成。
  银口大桥位于望仙乡银口村,座落于乐招线28+109公里处的牛田河上游。全长88.3米,跨径2×30米,荷载:汽—13,挂—60,净—7。属变截面悬链空腹式乱石拱桥。桥高13米。原在该桥上游约50米处,建有一座木桥,1961年被洪水冲毁,同年由县交通局修建这座新桥。于1965年3月建成通车。
  金鳌桥原金鳌桥建于明万历四年,为三孔石拱桥。1969年6月29日被洪水冲毁,后由县交通局重建。“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以破“四旧”为名改名为红卫桥。该桥为本县南北交通的纽带。全长为51.45米;跨径2×18米,荷载:汽—18,挂—80,净—7,附2×1米的人行道。属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乱石拱桥,于1970年5月建成通车。
  增田大桥该桥位于增田乡长岗村,座落于乐招线9+084公里处的南村河中游。建国前在该桥的下游约400米处建有一座小便桥,供人行走,1957年建筑公路时在此处曾架设一座大木桥,1973年该木桥腐烂不能通车,由县交通局施工建筑此桥。新桥长125.8米;荷载:汽—15,挂—80,净—7,片石钢筋混凝土墩台,属等截面悬链线双曲拱桥。1976年6月建成通车。
  流坑大桥该桥位于乌江中游的牛田镇流坑村。属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石拱桥。10孔,跨20米,全长236.4米,荷载:汽—10,挂—50,跨径比%,净宽4.5米,由县交通局1980年12月施工,1982年元月建成。
  流坑大桥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