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采伐 运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采伐 运销
分类号: F307.2
页数: 3
摘要: 建国后,木竹的采伐由国家经营,其生产材种以杉木、松木、杂木和毛竹为主。1954年至1985年,全县村以下各种合作社组织和农民木竹采伐量计木材135.53万立方米,年均4.24万立方米,毛竹1162.91万根,年均36.34万根。1963年起,国家实行社、队交售木竹奖售政策。在“大炼钢铁”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掀起了乱砍滥伐和投机倒把的歪风,砍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木竹走私猖獗,有的转手倒卖,进行投机倒把活动;有的进山采购,自由交易;有的雇用外流人员,砍伐林木,生产半成品。陆运 50年代初,木竹运输多用肩扛,后期逐渐采用土车、小板车及平车装运。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木竹采伐

内容

一、木竹采伐建国前,本县木竹都是个体商人经营,自伐自销。
  建国后,木竹的采伐由国家经营,其生产材种以杉木、松木、杂木和毛竹为主。1953年以前实行与农民订约收购;1958年后为组织采伐,由森林工业部门统一组织劳动力与社队订立合同,进山采伐,产品交收购站,山价归社队;再次是森林工业部门的专业工人从事采伐,向社队付给山价,可不通过收购站。
  1954年至1985年,全县村以下各种合作社组织和农民木竹采伐量计木材135.53万立方米(不含国营),年均4.24万立方米,毛竹1162.91万根(不含国营),年均36.34万根。本县多属择伐,如需改变林地,营造人工林山场,才实行皆伐。
  采伐时间沿用历史习惯,多分两个时期进行:一是“清明桩”(3—4月);二是“八月桩”(8—9月)。
  1963年起,国家实行社、队交售木竹奖售政策。据1965年省人民委员会财字22号通知,木材每立方米奖售粮食12斤,布证1.4尺;毛竹每100根奖售粮食24斤,布证1.4尺;篙竹150根,奖售布证0.7尺,大米12斤。
  在“大炼钢铁”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掀起了乱砍滥伐和投机倒把的歪风,砍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木竹生产形势虽有好转,但供需矛盾,却日益加剧,“一把锄头造林,百把斧头砍树”的重砍轻造现象严重。以致在1980年又一次出现了历史性乱砍滥伐。木竹走私猖獗,有的转手倒卖,进行投机倒把活动;有的进山采购,自由交易;有的雇用外流人员,砍伐林木,生产半成品。森林资源更进一步受到破坏。
  本县因常年大量择伐,使疏林地面积增长了78.6%。从而造成了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但自1981年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后,森林大有起色。1985年比1978年采伐迹地减少2千多亩,火烧迹地也减少400多亩。
  二、木竹调销建国前,本县木竹均系私人经营,自由交易。
  建国后,由国家统一经营。1950年至1953年,本县收购木材全部上调,共3.25万立方米,年均0.8125万立方米。毛竹至1958年底全部收购上调共162.26万根。9年年均达18.03万根。
  1954年起木材按国家下达计划完成。根据“先国家、后地方,先上调、后地销”的原则,到1985年的32年中上调国家本材共131.8万立立方米,年均调4.12万立方米;地销木材24.08万立方米,年均销0.752万立方米。1959年至1985年的27年中上调毛竹7加.5万根,年均上调27.1万根;地销毛竹230.24万根,年均地销8.53万根。
  登仙桥林业工地三、木竹运输建国前,本县水陆交通极不方便,木竹运输只有从牛田、谷岗、公溪、万崇4条河水运。但河狭水浅,载运量有限。凡路远山陡的山上木竹,从无采伐,听其自生自灭,或作燃料,或作造纸原料。
  建国后,木竹运输通过两个渠道: 水运牛田河,1970年因洞口建水坝不能下筏,需将招携的木竹车运至银口下河成排。年运量5000立方米,毛竹20万根,至樟树贮木场交验。
  谷岗河,年运量4000立方米,由崇仁转运站中转到抚州周渡贮木场。
  公溪河,河床稍宽,但河沙淤塞,河水易涨易退,不能长年放运。
  万崇河,只能在水涨时放运木竹筏。
  陆运 50年代初,木竹运输多用肩扛,后期逐渐采用土车、小板车及平车装运。60年代改用机动车运输。70年代初,谷岗林场汤山工地、大坑工地,招携林场深坑和潭坑工地,架设了4台凌空钢索运输集材,其中有动力牵引索运两台。谷岗林场还铺设了1条从回龙坝至小港口全长6.5公里的钢轨平车道,用人力牵引平车。1975年成立了林业车队,拥有汽车32辆。年运量2.5万立方米,加上省、地林业车队及各公社、生产队的机动车辆的支援,每年木材运量在3.5万立方米左右,直接运至江边村火车站调拨。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