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乡县的人工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620
颗粒名称: 1.东乡县的人工造林
分类号: S725.7
页数: 2
页码: 109
摘要: 在山权私有的年代,植树造林由民间自发进行,官府倡导植树,始见于清朝米年。民国15年,国民政府决定以孙中…逝世纪念日3月12日为“植树节”,县城及各乡镇机关、学校在每年的植树节开展了小规模的植树活动。民国21年江西省政府采取奖励办法推进营林事业,民国23年,东乡被列为全省20个造林竞赛县的第7名,当年营营造阔叶树及松树14.8万株,成活率73.1%。从民国21~37年间断性的12年年年累计营造油刷、油茶、乌桕、樟树、苦楝、马尾松及其他阔叶树种170万株,平平均每年造林14万株。
关键词: 东乡县 人工造林

内容

在山权私有的年代,植树造林由民间自发进行,官府倡导植树,始见于清朝米年。据《江西工农商矿纪略》载,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902~1905年),知县张昝、周会藻、何敬钊先后劝导绅民就地集资,开垦荒山荒地,种植油桐、油茶、蚕桑、松树,3年累计营造油桐2.3万余株,油茶3000余株,蚕桑1300余株,松树3万余株。民国15年(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以孙中…逝世纪念日3月12日为“植树节”,县城及各乡镇机关、学校在每年的植树节开展了小规模的植树活动。民国21年(1932年)江西省政府采取奖励办法推进营林事业,民国23年(1934年),东乡被列为全省20个造林竞赛县的第7名,当年营营造阔叶树及松树14.8万株,成活率73.1%。从民国21~37年(1932~1948年)间断性的12年年年累计营造油刷、油茶、乌桕、樟树、苦楝、马尾松及其他阔叶树种170万株,平平均每年造林14万株。
  建国后,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重,综合利用”的林业生产方针,开展群众性性的造林运动。50~60年代以营造马尾松纯林为主,60年代末开始重点营造杉木、油茶、果木林。从1972年起,县、社、人队、生产队四级办林场,连续6年组织了林业大会战,每年从各公社抽调2~3万劳动力,集中在虎形山坑西、松林、慈眉、甘坑等重点林区,实行全垦或条垦整地造林,6年累计营造杉木林21376亩;同时各公社、大队、生产队也组织力量全垦整地造林10万亩。1982年实行林业“三定”(定山权、定自留山、定责任制)后,造林形式由往年组织群众运动转变为山权谁有谁造。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