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乡县的作物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561
颗粒名称: 三、东乡县的作物产量
分类号: F307.1
页数: 4
摘要: 解放前,东乡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主要靠广种薄收维持一定的生产水平。从民国时期3个年度主要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建国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扩种绿肥,推广优良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关键词: 东乡县 作物产量

内容

解放前,东乡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主要靠广种薄收维持一定的生产水平。从民国时期3个年度主要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建国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扩种绿肥,推广优良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到1984年,粮食总产达到40808万斤(历史最高产量),比1949年增长近4倍,35年平均每年增长4.5%,其他作物也成倍增长,尤以“六五”计划期间增长幅度最大见表4-5)。
  建国以来,东乡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1952年3年恢复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通过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上天时有利,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第1个五年计划和第2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62年)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频繁,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简单划一,兼之连年自然灾害,生产发展缓慢,但自1958~1962年间,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劳力和资金,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绿肥面积由原来6~7万亩扩大到20多万亩,复种指数由1949年的121.3%提高到1984年的249.8%,加上其他技术措施,为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以后,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3%;第6个五年计划期间(1981~1985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4.3%,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4.6%。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