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乡县的作物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乡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1551
颗粒名称: 二、东乡县的作物分布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
页码: 93
摘要: 民国时期及以前,县内农作物的分布大体是南北部和西南河网地带以种一季晚稻、早稻和杂粮为主;中部岗丘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早稻、秋杂粮、大小麦、大豆、甘蔗、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烟草、靛青等作物。甘蔗是区内的传统经济作物,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65.3%。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河港水面盛产鱼类、河蚌、莲藕、菱角等。区域劳力资源丰富,耕地较肥沃,但春夏易涝,夏秋易旱,一季晚稻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不够稳定。
关键词: 东乡县 作物分布

内容

民国时期及以前,县内农作物的分布大体是南北部和西南河网地带以种一季晚稻、早稻和杂粮为主;中部岗丘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早稻、秋杂粮、大小麦、大豆、甘蔗、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烟草、靛青等作物。
  建国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农作物的布局有所变化,全县划分为4个农业区: 南部高、中丘粮、油产区包括黎墟、王桥、瑶墟、虎形山、甘坑乡(场)和长林乡的湖岭、坪里,虎墟乡的仕桥、炉前、岗上积乡的青湖等行政村,总面积553263亩,其中耕地面积103616亩。主要种植双季稻、豆类、薯类、麻类、油料及其它杂粮。区域内田多、山多、人少,是全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北部中、低丘粮油产区包括愉怡、杨桥乡和珀玕乡的北庄,小璜镇的余家、妙泉,邓家乡的董家、军岭、伍坊、古源等行政村,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总面积352603亩,其中耕地面积88832亩。主要种植双季稻、一季早稻、秋杂粮、油菜、芝麻、花生、蚕豌豆、大小麦等作物。区域内自然降雨量比全县平均值低,无水利设施的耕地面积大,低产田多,粮食增产潜力大。杨桥的油菜、花生产量在全县占重要地位。
  中部平原岗地粮、油、蔗产区包括长林、邓家、虎墟、岗上积、詹墟、珀开、小璜、红星、店前、红旗、红亮11个乡镇(场)和糖科所、农科所、幸福水库、横山水库等,总面积808436亩,其中耕地面积199619亩。以种植双季稻、油菜、甘蔗、大豆为主,新开垦的红壤岗地多种植油菜、芝麻、花生、豆类、柑桔、茶叶、薯类等作物。粮食是区域内的最大优势,单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0斤左右,属全县高产、稳产的商品粮基地。甘蔗是区内的传统经济作物,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65.3%。1985年,列入全县农业重点建设的项目有小璜镇甘蔗基地,店前、詹墟、邓家的柑桔基地。
  西南部及北隅河网平原粮食产区包括马墟乡的大部和长林乡的新建,虎墟乡的阳光,店前乡的富贵,墟上桥镇的南辽,岗上积乡的水南、王溪、前桂、后边、上李,杨桥乡的宋塘、杏花塘等行政村以及红星垦殖场的枫树辽、东丰分场,总面积185599亩,其中耕地面积87036亩。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河港水面盛产鱼类、河蚌、莲藕、菱角等。区域劳力资源丰富,耕地较肥沃,但春夏易涝,夏秋易旱,一季晚稻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不够稳定。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东乡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东乡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从建县至今,曾多次修志,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残缺不全,只留下明嘉靖、清康熙、同治等4部《东乡县志》。然而,新中国成立38年了,还没有一部反映东乡面貌的新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