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壤开发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315
颗粒名称: 三、红壤开发利用
分类号: S36
页数: 1
页码: 170
摘要: 临川红壤山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主要是第四纪红粘土和红砂岩类红壤,分布在海拔50~150米,坡度5~12度的低丘岗地上。土层厚一米以上,开发利用潜力大,可利用面积25万亩左右。1986年经世界银行考察后,列入世行贷款开发红壤项目,于9月开始实施第一期红壤开发项目,1992年7月完成。共引进世行贷款4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13.26万元。在云山、唱凯、罗湖、七里岗、太阳、鹏田、东馆、崇岗、连城、河……
关键词: 农业 临川市

内容

临川红壤山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主要是第四纪红粘土和红砂岩类红壤,分布在海拔50~150米,坡度5~12度的低丘岗地上。土层厚一米以上,开发利用潜力大,可利用面积25万亩左右。1986年经世界银行考察后,列入世行贷款开发红壤项目,于9月开始实施第一期红壤开发项目,1992年7月完成。共引进世行贷款4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13.26万元。在云山、唱凯、罗湖、七里岗、太阳、鹏田、东馆、崇岗、连城、河西、温泉、展坪12个乡、镇开发17个点,开发红壤3500公顷,种植水果1099公顷,营造防护林532公顷,饲料地312公顷,改造低产茶园841公顷,上山专业户1699户,移民上山8495人,其中劳动力5097人。同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兴建电灌站20座,装机185千瓦;建水库一座,蓄水量104万立方米;修山塘18座,蓄水量234万立方米;修筑主干支渠15.1公里,打压水井1424眼;完成土石方115万立方米;架输电线90.8公里,扩建变电站1座,增容180KVA;新建道路56.1公里;兴建学校2980平方米;技术推广中心1500平方米;专业户上山建房69407平方米。从而使项目区生产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1993年8月24日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组评审验收,对临川一期红壤开发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1994年6月实施世行贷款红壤开发第二期项目,2001年12月结束。共引进世行贷款150万美元,折人民币604.68万元。其中当地费用报账资金498.6万元,招标物资131.2万元,省计委拔改贷22万元,省财政有偿配套资金28.4万元,市财政有偿配套资金18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乡和农民自筹869万元,共计1607.2万元。在温泉、展坪、钟岭3个乡的中马小流域,庆丰小流域,共开发红壤面积680万顷。其中:种水果104公顷,营造防护林344公顷,饲料地35公顷,水田低改60公顷,果苗圃1公顷,柑桔低改105公顷。新上专业户131户,移民上山983人,其中劳动人510人。项目区同时进行了配套设施建设,新修水库3座;改造水库2座;修山塘10口;新修公路10.14公里;机耕道18.5公里;铺设涵管49处共379.9米;架设10KV输电线路3.1公里;0.4KV输电线路22.8公里;专业户建房7860平方米;栏舍5649平方米;完成土石方28.5万立方米。经过两期红壤开发建设利用,取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具体表现在:1、开发利用25万亩,大大缓解了部分地区人口多与耕地少的矛盾。2、通过2期红壤开发,使13个乡镇场21个开发点共移民上山9478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607人。3、开发利用2.27万公顷,使全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4、由于在开垦时大量种植香根草,确保了开垦时不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由于等高开垦,大量栽种防护林及果树等,使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前的18.4%上升到开发后的56.2%,大大提高了开发区的森林覆盖率和植被率。对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红壤资源的永续利用起到了很大作用。5、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对红壤开发采取了以长为主,以短养长,种养结合的经营方针,使专业户的年人均收入高于本区非专业户的年人平均收入260元左右。全区红壤项目区年出栏生猪25042头,产值1999万元;家禽9.9万羽,产值99万元;年收西瓜1360万斤,产值500万元;花生182万斤,产值364万元;大豆170万斤,产值341万元;水稻1190万斤,产值750万元;柑桔1633万斤,产值820万元;杂果508万斤,产值501万元。2001年项目区总产值5308万元,总纯利润2698万元,年均每户收入13602元,平均每人3050元。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