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016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建筑业
分类号: TU7
页数: 3
页码: 99
摘要: 一、建筑管理综合管理 1995年后,临川市人民政府规定,凡城市规划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单位应向市建设局报送设计方案,经审定通过后发给建筑许可证。市建设局应严把建设工程立项、报建、审批关。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分别建立资质制度和资格制度。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局对施工企业资质实行每年一审,严格执行升级、降级、吊销营业执照的办法。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取得项目经……
关键词: 建筑 临川市

内容

一、建筑管理综合管理 1995年后,临川市人民政府规定,凡城市规划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单位应向市建设局报送设计方案,经审定通过后发给建筑许可证。市建设局应严把建设工程立项、报建、审批关。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分别建立资质制度和资格制度。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局对施工企业资质实行每年一审,严格执行升级、降级、吊销营业执照的办法。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取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书,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财会员、机械员必须持证上岗。由于建筑市场日趋活跃,为维护其正常秩序,实现市场治乱、企业治散、质量治差,市建设局分别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墙体改革领导小组、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督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和监督全市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造价以及招标活动,促进企业进行墙体改革,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上海、南昌等地则设立建管处,负责上述工作。
  经营管理 20世纪90年代起,建筑业经营由过去的包工不包料转变为包工又包料。承包形式除按定额和国家规定的取费标准承包、按平方米包干或按幢号承包外,采取新的项目法施工。此法以一个工程项目为单位,由公司集体研究,组建项目经理部,经理部再与公司签订合同,然后依据合同规定的责、权、利对工程项目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设劳动人事、财务、施工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等科(室),对本工程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公司根据项目经理部提供的施工设计、质安措施及各种责任制度,进行审核、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程项目竣工后,项目经理职能终结,机构自动解散。
  劳务管理临川建筑队伍逾10万人之多。但大都是农民,农忙在家耕田,农闲外出务工,专业化程度较低。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建房不断向高、新、精、难的要求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既能适应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又能适应临川自身的特点,养在农村,用在城市,招之能来,完工能退,灵活机动,富有弹性的建筑劳务队伍,城建部门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劳务基地。实行固定工、合同工相结合的多种用工制度,妥善解决来自农村、人员不稳、组织松散、管理无章的混乱现象。二是加强劳务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持证,后操作,理论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劳务队伍的工作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积极拓展外向型经营业务。临川建筑队伍庞大,在本地建筑市场“粥少僧多”的情况下,唯一解决的途径只有跨出省界,走出国门。为此,城建部门把建筑劳务纳入行业管理,统筹安排,在用工较多的北京、上海、南昌等城市设立办事处,与当地用工单位建立工作联系,做到合同统一签订,任务统一安排,干部统一使用,劳务统一调配,质量统一监督,财务统一结算,形成内外一致,相互协调的系统管理机制。
  二、建筑设计 1995年以前,抚州市设有建筑设计院,临川县设有建筑设计室。1996年4月,院、室两家合并,成立临川市建筑设计院,2000年更名为临川区建筑设计院,隶属临川区建设局。全院有工程技术人员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10人。专业分有建筑、结构、水电、给排水等技术装备拥有568型微型计算机3台,还有绘图仪、打印机、电控无氨晒图机、氨水晒图机等。持丙级设计证书,可承接12层以下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设计任务。
  1991年以后,临川建筑设计步入繁荣时期,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积极采用新经验、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重视和发展建筑标准的多样化,使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加速计算机的使用,使工程结构的内力分析更精确,截面设计更合理,逐步从手工制图转向计算机制图。1991~2003年,临川区建筑设计院共完成建筑设计任务累计218.2万平方米。
  三、建筑施工 20世纪90年代,临川各类建筑物,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无论是造型和结构都有很大的飞跃。大跨、高层建筑在城区拔地而起,方兴未艾,标志着临川建筑业在建筑施工方面,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基础工程 1995年后,随着建筑物向多、高层发展,上部结构荷载不断增大,对地基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地基基础工程对传统做法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条形砖(石)基础、混凝土独立柱基础,逐步发展为桩基础、浮筏基础,较多使用的是机械振动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工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工程 90年代初期,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艺,仍是使用80年代所推广的多种有效的工具模板、组合钢模板等,节约大量木材。9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定型竹编模型,既能节约大量木材,又能缩短周转期和确保砼质量。此外,还在混凝土板中普遍使用冷轧带肋钢筋,在砼中使用减水剂,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10%以上,在一定的水泥用量条件下,可降低水灰比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或在一定的水灰比条件下,减少水泥用量。
  装饰工程 1995年后,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时尚的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内墙装饰采用钢化涂料,很少使用106内墙涂料。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室内,较多使用塑料壁纸和墙布。楼面装饰由水泥抹面、水磨石改用大理石板、花岗岩板、仿柚木竹地板、席纹硬木地板等。外墙装饰多采用外墙面砖,取代过去的弹涂、水刷石,正立面还局部采用大理石板和花岗岩板装饰。
  屋面防水工程 1995年后,因生活水平提高和求美观念的转变,屋面防水不再沿用造价低的木屋架坡屋顶,纷纷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并逐步改用塑料油膏等新型材料,取代二毡三油、三毡四油的作法。有的公共建筑还采用价格高、防水性能更强的橡胶油毡、铝箔等防水材料。
  机械化施工技术 90年代初期,建筑施工引进了滑模板施工新工艺,利用电动液压为提升力,带动按一定形状组装好的模板,边灌注混凝土边使摸板上升,直至完成构筑物施工。方法简单,质量可靠,经济效益显著。90年代中期,大跨、高层公共建筑大量兴建,龙门井架提升取代了应用多年的单桅杆回转吊装。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