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宜华南虎栖息生存的自然生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黄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8661
颗粒名称: 一、适宜华南虎栖息生存的自然生态
分类号: S865.3+1
页数: 2
页码: 210
摘要: 地理位置宜黄地处武夷山山脉与雩山山脉向赣抚平原过渡的连接地带,东倚武夷山山脉,西倚雩山山脉,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由东南和西南向北倾斜,呈“山”字型排列。境内以丘陵低山为主,仅东西两边的边缘及中南的部分为中山,山间多狭长河谷小平原,属赣东南中低丘陵地区,全县国土总面积291.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2%。主要山脉宜黄县主要山脉按地形走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岭位于县区东南部至东北部边缘。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境内现已查明的脊椎动物在540种以上。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0种,省级保护动物57种。
关键词: 华南虎 宜黄县

内容

地理位置宜黄地处武夷山山脉与雩山山脉向赣抚平原过渡的连接地带,东倚武夷山山脉,西倚雩山山脉,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由东南和西南向北倾斜,呈“山”字型排列。境内以丘陵低山为主,仅东西两边的边缘及中南的部分为中山,山间多狭长河谷小平原,属赣东南中低丘陵地区,全县国土总面积291.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2%。
  主要山脉宜黄县主要山脉按地形走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岭位于县区东南部至东北部边缘。南北长约53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共有军峰山等41个山峰,最高山峰军峰山主峰海拔1760.9米,是抚州市最高山峰,最低山峰主峰海拔195米。中南部山岭纵列于宜水、黄水之间,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共有鱼牙嶂等24座山岭,鱼牙嶂为全县最具特色的山岭,主脉海拔1467.9,系中部山岭的最高峰,最低山岭高峰海拔325.8米。西部山岭位于县境西南至西北边缘。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共有大王山等30座山岭,其中十八排高峰海拔1370.5米,系西部山脉中最高峰,最低山峰高海拔192米。
  植被群落不同的海拔区间,植被种类变化较大。海拔800米以上,以芭茅、五节芒、铁芒箕、小山竹、高山矮灌为主。海拔800米以下的植被主要有:1、马尾松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建群种有马尾松、杉木、拟赤杨、枫香、杜鹃、小山竹、山胡椒、乌药等;2、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中、低山的山腰、山谷、靠沟灌两旁及阴坡、半阳坡一带,主要建群种有壳斗科、樟科、安息香科、山茶科、杜鹃科等高大乔木;3、毛竹林带:其中混有松、杉、甜槠、枫香、拟赤杨等,呈条块状分布。
  动物种群宜黄县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组成以亚热带林灌、农田动物群为主。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境内现已查明的脊椎动物在540种以上。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0种,省级保护动物57种。由于宜黄县境内山地连绵、水草丰富、植被繁多、华南虎的捕食对象动物水鹿、苏门羚、野猪、兔、山羊、鹿子等偶蹄动物分布广泛、数量繁多,为华南虎的生存提供了丰富食物源。

知识出处

宜黄县志

《宜黄县志》

宜黄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抚河上游。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之间。东连南城县、南丰县,南接宁都县,西邻乐安县、崇仁县,北靠临川区。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临汝地设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隋、唐间时置时废。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岱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公元970)准请升场为县。县城所在地凤冈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县城所在地北距省会南昌163公里,距抚州市区58公里。2005年,县城建成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全县设凤冈、二都、黄陂、东陂、棠阴、梨溪6个镇,中港、新丰、神岗、圳口、南源、桃陂6个乡,黄柏岭、青年2个垦殖场。共有138个行政村和11个居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127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58347户,203817人,其中农业人口165388人。境内有临宁线、林崇线纵贯南北、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公路硬质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