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壤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58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土壤植被
分类号: S155
页数: 2
页码: 57
摘要: 据1985年完成的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查明,本县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五个类型,以红壤面积最大。属于这一亚类的有1645290亩,占红壤面积的86.2%,具体可划分为酸性结晶岩类红壤和红砂岩类红壤2个土属、10个土种。本县水土流失渐趋严重,面积达66.8万余亩,占山地总面积的35%,其中中度以上流失的占13.5%。
关键词: 土壤 植被

内容

一、土壤由于受地形、气候、成土母质、生物和人为活动等各种成土因素的影响及相互制约,黎川县土壤的形成及分布有其相应的规律性,即山地土壤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丘陵地区的土壤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而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
  据1985年完成的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查明,本县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五个类型,以红壤面积最大。
  水稻土为本县主要的耕作土壤,各地貌单元内都有分布,全县水稻土面积347874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4.6%,下分三个亚类: 1.淹育型水稻土多为旱地改种水稻或新开荒的水稻田,主要分布于河滩洲地和丘陵、山地的排田或梯田,一般离村庄较远,水源缺乏,靠天然雨水或提水灌溉,俗称“望天田”。属于这个亚类的有5640亩,占水稻土面积的1.6%。
  2.潴育型水稻土为本县主要的水稻土壤,各乡镇均有广泛分布,面积最大,肥力较高,灌溉较便利,多属高产或中产稻田,在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分布河谷小平原、地势开阔平坦的部位和村庄附近的稻田、坑田和垅田的中下部。属于这个亚类的有252105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2.5%。
  3.潜育型水稻土本县境内各地均有零星分布,多处于低丘沟谷或低洼地,尤以深沟狭谷中的山垅田和常年积水的深脚烂泥田中最为多见,土壤理化性能差,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弱,有毒物质多,容易造成水稻僵苗、死苗,多用来种植一季稻。属于这个亚类的有90129亩,占水稻土面积的25.9%。
  潮土是发育于河流沉积物母质,直接经耕种熟化的旱作土壤,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处,多用来种植蔬菜、子瓜、花生、芝麻、红薯等旱作物。县内潮土面积共22415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1%。
  红壤本县有代表性的地带性土壤类型,面积多达1908822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80.3%。下分红壤、黄红壤2个亚类。
  1.红壤(亚类) 是本县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类自然土壤,全县各乡镇的丘陵地均有分布。由于受母质、地形、植被及人为活动等条件的影响,红壤(亚类)分布复杂而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属于这一亚类的有1645290亩,占红壤面积的86.2%,具体可划分为酸性结晶岩类红壤和红砂岩类红壤2个土属、10个土种。
  2.黄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800米的低山地带,县境南部、东南部的宏村镇、社苹乡、德胜关垦殖场和县境东北部的洵口、厚村、湖坊、熊村、坊坪等乡均有较广泛的分布。这一地区气候温和,植被生长良好,主要有杉、松、毛竹、阔叶林及灌木、厥类等,是本县竹木主要产区、属于这一亚类的土壤面积有263532亩,占红壤面积的13.8%。
  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至1200米的中低山区,本县宏村镇与德胜关垦殖场交界处以及洵口乡、华山垦殖场的部分村有这类自然土壤分布。这一地带山高坡陡,雾多日照少,蒸发较低,植被茂密,土壤表层有枯枝落叶,腐植质含量较高,颜色深暗,亚表层呈棕黄色,适于发展林业。全县山地黄壤面积81203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4%。
  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本县宏村镇境内和德胜关垦殖场的部分山峰,如杨家岭、莲荷峰、会仙峰等。这些山峰海拔1200米以上,风大气温低,云雾多,植被茂密,土层虽不十分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丰富,适于发展林业和药材生产。全县山地黄棕壤面积15401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6%。
  本县水土流失渐趋严重,面积达66.8万余亩,占山地总面积的35%,其中中度以上流失的占13.5%。
  二、植被黎川县处在江西省东部植物分界线,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甚少,但次生植被比较丰富,种类繁多,垂直分布不很明显,树种交叉很大,全县森林植被大致可分六种类型。
  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500至800米的低山区,是本县主要植被类型,种属复杂,主要建群有:青刚栎、苦槠、榛栗、甜栲、紫楠、小叶栎、刨花楠、木荷、黄樟等,以壳斗科占优势。
  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建群以青刚栎、甜槠、锥栗、木荷、山合欢、黄檀、拟赤杨等树种组成。
  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上至1000米以下的丘陵和山地,主要有:杉、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竹、杉、阔叶混交林。
  竹林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均有分布,但以海拔500至800米的低山区较为集中,常见纯竹林,部分边远山区有竹、阔叶树或竹、针叶树混交林,伴生树种主要有:杉、马尾松、木荷、拟赤杨、枫香、栎类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竹林呈小块分布,建群种类以毛竹为主,此外有少量的淡竹、刚竹、桂竹、苦竹、黄竹、方竹、观音竹(罗汉竹)、实心竹等。
  马尾松、油茶林分布于海拔100米至300米左右的低丘陵,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油茶,伴生有杜鹃、乌饭等灌木和蕨类。
  不稳定灌木丛主要分布于低丘陵或人为影响较大的地区,以茅栗、黄端木、杜鹃、胡枝子、乌饭、杞木等为主。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