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苏区时期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481
颗粒名称: 民国苏区时期大事记
分类号: K206
页数: 11
页码: 1058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民国、苏区时期大事记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大事记 民国时期 苏区时期

内容

1913年(民国2年) 当年,废县衙,设县行政公署,知县改称县知事。
  1914年当年春,县人李薰(南琴),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校址设县城松子山,校长李薰,有教员6名,开设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三民主义、卫生和体操。
  同年,开办邮政,首设邮政局。
  同年冬,废屯田,令民缴地价,改屯归民①(① 《江西财政纪要·田赋之沿革》1930.7;《江西年鉴》第279页,1936。)。广昌屯田起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军占民田,民赔正赋,又纳“余租”长达510年。截至屯田废除时,仍有屯田8271市亩,地152.89市,岁纳屯粮银1099两,屯丁银30.1两,余租银3272两。“广昌带租余租最重,免租较多”。
  1919年 5月,李薰率县立高等小学堂师生100人,在县城举行反帝示威游行,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师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等口号,同时清理商号之日货。 1921年春,前山乡饥民打开义仓夺谷渡荒。
  1922年 9月,北洋军河南六军常德胜部,由建宁分路入广昌,烧杀淫掠,沿途抓伕,群众恨之入骨。
  1923年 5月,驿前乡绅赖国发把持义仓,高抬粮价,迫使饥民开仓抢谷。
  1924年 2月4日,吴文荪股匪乘除夕之夜抢掠白龙岩群众。从民国元年至此时,广昌东部山区土劣购枪为匪,抢劫农商,豢养喽啰,扩大恶势力,形成不相统属的16股股匪。但多数同吴文荪勾结,抢劫烧杀,强奸妇女,弄得民不聊生(1929年这些股匪先后编为地主武装——保卫团)。
  1926年 11月,省废四道,县直隶于省。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12月,共产党员、国民党赣西特派员袁振亚来广昌,组建国民党广昌县临时党部。
  1927年 1月,就读南昌的广昌籍学生回县,开展民众运动。提出“耕者有其田”、“铲除贪官污吏”等革命口号,组织革命青年同志会,发展会员100余人,并挑选擅长武术的会员28人,组成暴动队。
  2月26日,暴动队捣毁反对农民运动的国民党广昌县临时党部。27日,三千农民进城示威游行。
  5月,县长汤武大力支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开展工农运动,饶同钦惧而外逃。
  6月5日,省政府主席鲁涤平下令“停止全省的工农运动”。6日,饶同钦等勾结股匪黄绍忠、胡会汉部进入广昌,企图逮捕汤武,未遂,将其同伙刘作舟捧上台,充任广昌县县长。
  6月底,省农民协会派黄匡华、谢塞等到长桥,成立临时县政府,动员各地农民反对饶同钦、刘作舟集团。
  8月16~21日,“八一”南昌起义军从南丰县洽村来广昌。当晚,军长贺龙召开二十军军人大会,要求战士严格执行革命纪律,保护工农群众利益,全军秋毫无犯,深得民心。8月17日,起义军领导人叶挺、郭沫若、李立三等在县城东文庙前召开军人大会,周恩来对教导团全体指战员讲话指出:南昌起义是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工农青年符竹庭等自动参加起义军。19~21日,起义军分两路向驿前、宁都出发。
  1928年 1月1日,国民党政府军二十八师之一部配合南丰县胡竹笙挨户团打败吴文荪股匪夺回县城。县长黄人庸屠杀开明人士高明配、谢筱山、高锡凡三人。1927年12月30日夜,吴率匪部冒充红军分三路袭取县城,盘踞1天,败走白水(1928年8月,县长熊谟为加强反共力量,将吴部收编,组成广昌县靖卫队)。
  1929年 3月2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中,从南丰县黄龙坑来到苦竹镇,号召农民起来闹革命。3日,所部进驻广昌县城进行筹粮筹款,6日,开往石城。
  8月3日,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派遣共产党员陈富生带领黄龙坑赤卫队员到苦竹,帮助组建广昌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开始打土豪。
  8月27日,红军独立二团在南广边界游击队、赤卫队3000人配合下,分两路攻打广昌。一路进攻驻长生桥的吴家瑜靖卫团,吴负伤率部渡旴江逃命;一路攻进县城,查抄了县政府,释放了在押人犯。
  8月底,建立全县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苦竹支部,黄贵求任支部书记。
  11月,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三团团长李月峰在县城召开广昌、南丰两县“剿匪”清乡会议,鼓励豪绅办“保卫团”。
  1930年 1月21日,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从宁化县安远到广昌县塘坊,次日抵县城,随即开往东韶。行军中,毛泽东即兴填词一阕——《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3月,罗炳辉率红六军二纵队进入甘竹,推动当地农民革命运动。甘竹各地的九个革命委员会在甘竹圩联合召开群众大会,建立甘竹区革命委员会,饶福林等9人为委员。原有地方革委会改名乡革委会。
  夏,中共苦竹、甘竹、前山党组织领导农民没收土豪劣绅之土地分配给农民。
  6月22日,红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从闽汀州城发布《由闽西出发向广昌集中的命令》。《命令》指出:“本路军有配备江西工农群众夺取九江、南昌,以建设江西政权之任务……六军二纵队及十二军之第一纵队于后(24)日向石城前进……亦于7月5日前到广昌集中……。” 7月初,红一军团经石城入广昌,大株、新安农民12人自动参加。
  7月,广昌县靖卫团改编为广昌县警察队,吴家瑜仍任队长,下辖7个分队,有1500余人枪。
  7月,省保安处长路孝忱到临川,指挥镇压宁、南、广边界农民革命运动。三县警察队对边界赤色区域实施包围、封锁。
  8月,中共苦竹支部组织赤卫队员700余人,攻打驻官坊、下油坑的揭发贵保卫团,首战获胜。
  8月,组建甘竹区游击队。队员100多人,武器有单响快枪、牛腿枪(截短之鸟枪),和梭标、大刀等。这是全县第一支区游击队。
  1931年 1月13日,红四军进驻广昌,开创广昌苏区。中旬,广昌县革命委员会、中共广昌县委成立,红军第十二师派杨成武任县委书记。
  4月,6个区分田工作结束,首次实现“耕者有其田”。1月底开始分田,至此时结束的有城市、新安、头陂、白水、驿前和贯桥区,人均分田2~2.5市亩。千善、水南等6个区因经常受敌骚扰,土地未分配到户。
  4月,县赤卫队改编为广昌独立营。
  4月,红四军就地筹款20余万元(银洋)。
  4月13日(一说28日)国民党军第六路军毛炳文、陶峙岳部进占县城,路孝忱部占头陂。吴家瑜警察队和逃亡地主卷土重来,捕杀革命干部与群众。
  5月26日,红一方面军到达苦竹,当晚,召开总前委第二次会议。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林彪、蔡会文、罗荣桓、罗炳辉、郭化玉等出席,会议决定攻打广昌城,并确定今后工作任务。27日,红军歼敌大部,敌第五师师长胡祖钰受重伤(6月3日死于南昌),余敌东渡吁江向南丰溃逃。晚8时攻克县城。
  7月5日,广昌县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陈正人到会作报告。
  7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部及警卫连由福建省建宁县癸羊抵尖峰,夜宿尖峰杨家坳村肖家屋。
  7月13日晨6时,毛泽东、朱德率部向大株、塘坊进发;8时许,国民党军毛炳文第八师某部尾随而来,尖峰区游击队登山阻击,保卫了红军总部的安全。
  7月12日,中共广昌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率工作人员(包括随行的部分区乡干部)转移到宁都境内组成工作团,继续向瑞金转移。
  7月14日,国民党军朱绍良部周浑元师(第五师)进占广昌。
  8月,组建广昌县独立团向宜黄等地挺进,开展游击活动。
  10月,广昌县工作团在瑞金组成广昌游击队。该队回县后活动于塘坊、大株、尖峰一带,并在尖峰乡磜上设立县苏维埃临时政府,组织群众与敌周旋。
  12月23、24日,国民党军朱绍良部被迫撤离广昌。
  赵博生、董振堂率领国民党二十六军于14日举行宁都起义,加入红军。朱绍良害怕被红军包围消灭,急从头陂、白水和县城撤军,北走南丰。
  12月27日,红四军进驻广昌。
  1932年 1月,红军独立第四师进驻广昌,月底,中共广昌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迁回县城。
  2月,恢复区乡党、政及群众武装组织和县的群众团体。自此,广昌苏区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2月20日,游击队配合红军攻打驿前大刀会。1931年11月,驿前豪绅白仑华、赖月华等组织大刀会,次年2月18日袭击白水区苏维埃,县独立营100名战士迎战失利,独立第四师十团率各地游击队连夜奔袭,歼赖照林及士兵200多人,敌闻风丧胆。从此,逃窜山林,分散活动,不时窜扰宁、广、石三县边境地区,人民深受其害。
  2月,南丰、广昌两县苏区合并,成立中共南广县委、南广县苏维埃政府。
  4月24日,闽赣两省邮政联席会议确定瑞金——宁都——广昌为第一邮路干线。
  5月3日,吴家瑜警察队1000余人偷袭甘竹,红军独立第四师及地方武装击敌大捷,毙吴家瑜于塔岗山下。
  5月,中共广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00余名,省军区司令员陈毅代表中共江西省委莅会指导并作了报告。大会就巩固苏区、党的建设、地方武装建设、扩大红军与土地分配等问题作出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南广县委员会。
  7月,南广县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广昌县城召开。会期4天,出席代表300多人,省委代表陈正人莅会指导。会议通过了支前、扩红、发行公债、发展国民经济等项决议。
  8月29日,毛泽东率红军由南丰抵广昌,夜宿甘竹张家脑祠堂。
  8月底,中共南广中心县委成立(县委机关设广昌县城谢紫质公祠)。
  10月14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在广昌召开军事会议,发布了《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役计划》。时,国民党军正向苏区中央根据地北面、西面集结20个师,部署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奉命到东面敌兵力较薄弱的建宁、黎川、太宁、邵武地区打击敌人,开辟新的根据地,以打破敌人的“围剿”计划①(① 《聂荣臻回忆录》上册第160页。)。
  10月,全县超额完成第二次革命战争公债券认购任务。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分配广昌推销公债任务4.6万元,实际推销5.04万元。
  11月,全县开展第三次分田(第二次分田于本年3月进行)。
  12月,城市、白水、头陂、甘竹等区发动群众开办油盐合作社。
  1933年 1月(一说是2月),中共广昌县委成立。
  2月23~25日,红一方面军部分主力由南丰退广昌作战略转移。红一方面军攻南丰城不克,敌人重兵迅速增援南丰,情况紧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决定将方面军主力秘密向西南转移。23日,总部从南丰撤至广昌县属甘竹,24日移驻头陂。25日红三军团从南丰县三坑、白舍退至广昌,随后与总部进军洛口、东韶,待机破敌①(① 张廷贵等《中国工农红军史略》第92页。)。
  4月1日,各区举行“四·一”儿童节大检阅。城市、头陂、新安、甘竹、白水等区动员赤少队员编成4个连开往前线。
  4月,破获两个反革命组织。3月5日,临时中央政府下达《关于镇压内部反革命问题》的指示(即第21号训令)后,广昌各地开展镇反工作。在横山破获“铲共团”,处决骨干分子7人;在大株破获地主、富农组成的“请愿会”,成员12名悉数捕获。
  4月,南广县分开,设南丰、广昌两县,千善区划归南丰县管辖。
  8月上旬,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召开全县查田运动大会,时间六天。各区区委书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各部部长、乡党支部书记、乡苏维埃主席及积极分子共600多人出席。大会贯彻省苏维埃(7月)查田大会精神,进一步布置全县查田运动(至20日止查出漏划地主69家,漏划富农38家,筹集现款2800元)。
  8月28日(一说9月3日),赤水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
  10月,国民党军飞机轰炸甘竹,群众20余人遇难。
  10月,中共赤水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主要讨论了扩大红军,加强地方武装建设,消灭大刀会,查田、查阶级与检举运动以及经济建设等问题。大会选出了县委领导成员和出席省党代会的代表。
  10月,中寺大刀会头目郑禄兴纠合400余众围攻宁 、广、石指挥部,红军战士予敌重创。时指挥部仅有干部、战士100余人向敌展开勇猛冲杀,毙敌50,伤20,俘虏60余人。残敌胆战心惊,纷纷脱离大刀会。
  11月下旬,广昌(第二次)、赤水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对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筹集粮食、消灭大刀会、提前完成经济建设公债的推销任务、发展经济等问题作出了决议。
  11月,广昌、赤水县苏维埃分别召开执行委员会扩大会,动员干部带头参加红军,自报个人扩红计划。
  11月,红军第九军团第十四师调驻广昌,师长张宗逊兼任广昌警备司令。根据李德(共产国际赴中国的军事顾问,原名奥托·布劳恩)、博古的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第十四师奉命在广昌及其外围的吁江两岸构筑“永久性”防御工事(碉堡)。
  冬,组建广昌县消费合作总社、赤水县独立营。
  是年,广昌县对外贸易代办局秘密发展苏区与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的贸易。收购粮食数十万公斤,晒烟、泽泻各五万余公斤,白莲等5000多公斤,固芷2000多公斤,秘密地向敌占区(主要是赣州)输出,换回大批食盐、棉花、医药、煤油等紧缺物资,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1934年 1月,一百多名大刀会士兵在苏维埃政府政策感召下,脱离大刀会回家生产。至此,大刀会土崩瓦解。
  3月,由彭德怀、林彪、董振堂等组成第五次反“围剿”北线阵地指挥部(先设于县城何家屋,后迁县城西南之三官殿),作好决战的军事部署。
  3月,广昌地方武装和工农群众5800余人先后参军参战,保卫广昌苏区。
  春,广昌全县各级机关全面开展节省运动,节约经费1.6万元(银元)支援红军。
  4月4~11日,广昌县城全体工人为保卫赤色广昌,保卫苏维埃领土,宣布同盟总罢工。随后,全体武装起来加入赤少队,配合红军筑碉堡。
  4月上旬,县城破获以国民党军队第八师坐探为首的特务组织。
  4月上旬,李德、博古到广昌前线,另组方面军野战司令部。“博古为政委,实际上是李德为总司令……指挥坚守广昌”①(① 《彭德怀自述》第189页;李德在《西行纪事》中自述:“我的职务只是一名顾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得好象拥有最高权力了。”)。
  4月10日,国民党北路军的第三路军集中11个主力师,沿吁江东、西岸分路进攻甘竹,红军分兵顽强抵御。14日,甘竹弃守,敌实行堡垒推进政策。
  4月2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下达保卫广昌的《命令》。同日,长生桥失守。
  4月27日,旴江两岸之敌同时向广昌县城发起总攻,红军与敌血战终日。当夜,县城弃守。博古、李德在临时司令部(设乌石冈)直接指挥战斗,以红军第九军团第十四师扼守广昌城区,并集中第一、三军团和第八军团的第二十三师再次向广昌西北之敌展开反攻,未成。黄昏后红军撤出广昌县城,向赤水、头陂方向转移。
  4月28日,中共广昌中心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向新安转移。8时,敌第六十七、七十九师进占县城。
  4月29日晚,中革军委在头陂镇下关冯家祠召开各军团主要领导人会议。博古、李德、朱德、顾作霖、伍修权、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左权、罗炳辉、董振堂、蔡树藩、李卓然等20余人参加会议,讨论了下一步行动计划。
  4月30日7时,红军代总政治部主任顾作霖患急病在头陂逝世。
  本月,新安模范营400多名战士加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开赴前线。
  5月,广昌人民在“每人节省三升米运动”中,节省大米6万公斤,超额完成任务(2.5万公斤)的140%。4月29日,中共广昌中心县委向各地发出《为粮食而奋斗》的指示,号召“广、赤、南十七万劳动群众每人节省三升米,特别是广昌七万群众必须进一步坚持”。5月21日止,尖峰区节省大米5吨多,贱价售稻谷10.5吨,7天中集中683人给红军送粮。
  同月,中共广昌中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头陂组编“南广独立游击大队”。全大队共100多人,前往苦竹坚持游击活动,巩固南广边界根据地。
  5月,国民党军进占广昌县城后,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区保安司令部进驻县城后塘。
  5月22日,国民党广昌县党部①(① 民国23年6月2日《江西民国日报》。)重新组建,并配合军、政、特务(特别党政训练处)开展活动。
  6月24日,赤水县响应中共中央“紧急动员二十四万担粮食供给红军”的口号,7天中筹粮50.15吨献给红军。
  同月下旬,成立广赤县。中共广昌中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此时迁至驿前河东,广昌、赤水两县合并,中心县委书记罗金乐任广赤县委书记。
  7月3日头陂弃守。9日,赤水弃守。
  同月22日,红军与敌在大寨脑激战,歼敌500余人,后退守高虎脑阵地。
  同月,中共广赤县委抽调20名干部组织赤西工作团,开展游击活动。县委副书记胡锦文任团长,带领一支100多人、90多支枪的游击队到广昌、宁都交界的西港、中寺、会同一带打游击(不久与头陂游击队会合转移至宁都)。
  8月5~14日,红三军团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指挥第四师、五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高虎脑、万年亭一线,继续抗击南进的国民党军,歼敌5000余人,后撤出战斗。红军第五师政委陈阿金和第三军团卫生部长何复生在万年亭战斗中牺牲。
  同月28日,红军与敌在驿前一带激战,31日驿前失守。
  9月下旬,广赤县委、县苏维埃从木兰转移到高田,编成“广赤游击大队”,坚持革命斗争。适应新的斗争形势,解散了县委、县苏维埃机关和家属难民团,所有干部和游击队员共700多人编成游击大队,配备300多支枪,在赣闽边界打游击。
  秋,贯桥地区疫病(疑为霍乱)流行,死亡群众1300余人。
  11月,全县编组保甲,设保长联合办公处,实行5家联保连坐。
  当年,全县大旱,受旱的作物面积达7成,各种作物无收,灾民8万余。是年冬,县设灾民收容所,收容灾民5086人,县拨法币2万元赈济,劝募寒衣950件。多数灾民流离失所 1935年 1月,广赤游击大队派出挺进游击队,前往宜黄寻找红军独立师,在宁都县吴村、肖田一带,与国民党血战终日,弹尽粮绝,多数战士英勇牺牲。
  同月,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办短期小学,学制一年,免收学费,供给书籍用品,同时充实小学教育①(① 民国24年3月11日《江西地方教育》第二期。)。
  5月,广赤游击大队在福建省白莲、南口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俘虏国民党保安团士兵20多名,缴获步枪30多支,布匹、食盐各10多担。
  7月,创办广昌县立中心小学;天主教会创办私立复兴小学。
  秋,南城——于都公路支线,广昌——石城公路支线(新安——驿前)同时竣工。
  冬,广昌、石城、建宁、宁化县保卫团与石城县保安团周寿松部合兵围攻广赤游击队员于牙梳山。广赤游击大队于1934年11月与宁化、建宁、水尾等地游击队在福建中畲合编为赣北基干游击队,共1000余人。12月,游击队在营上宣布各部以小队为单位分散活动,原广赤游击队部分队员活动于武夷山支脉的牙梳山,饥寒交迫,孤军奋战,在保卫团、保安团围攻下,不断减员,最后只剩4人,弹尽粮绝而被俘。
  12月,创办广昌县立诊所。
  1937年 7月11日,驻宁都保安第十九团哗变,遣第一、第二中队抢掠裕民银行广昌办事处。
  12月,合作预备社改组为正式合作社。合作预备社组织于民国24年,分信用、供给(生产资料)、产销(土特产购销)、消费(生活资料)等类合作社。改组后,全县共有合作社103个,社员6662人,其资金除社员集股外均由银行贷款。
  是年,外地学校为避日本侵略军蹂躏,相继迁入广昌。
  春,南城乡村师范为避日军侵扰迁校于广昌之白水镇;9月,省立南昌一中迁校于广昌之驿前街(民国30年2月迁白水,抗日战争胜利后均迁回原地)。
  1938年 6月,日本侵略军飞机两次轰炸县城飞机场。9日、21日,敌机先后出动8架次,炸毁飞机棚2列,保安第十团第一大队士兵被炸死4人,伤13人。
  1939年 5月15日、10月9日,日机滥炸县城,毁机场办公室、太平岗刘家祠和民房各1栋以及老桥头木桥1座,炸伤市民2人,四十九军干训班学员被炸死炸伤各2人。
  1940年当年,全县废保联,设区、乡镇。
  4月,设广昌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民众抗敌后援会。
  1941年 7月,设下兰垦殖场,安置沦陷区难民131户,401人。
  1942年 2月,县长汪焦桐贪污渎职,经县人迭次上告,省政府将其撤职查办。
  春,日本侵略军沦陷区的学校续迁广昌(抗战胜利后各自迁回原地)。国立幼稚师范迁校于甘竹饶家堡,校长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私立剑声中学迁入头陂镇横田;九江女师迁县城莱山下。
  夏,田赋实行征实、征购、征借。
  8月,为阻滞日本侵略军南犯,全县动员民工数千,赴广昌——南丰公路沿线拆桥、破路。
  12月,国民党广昌县党部召开第一届党代会。
  1943年春,广昌人民热烈支援抗战,开展捐献枪炮运动,某一日就捐集银洋9800元。
  8月,县人饶世澄主持创办广昌县立中学,首次招收新生。
  11月26日,邑人符竹庭在江苏省赣榆县同日本侵略军作战中殉国。符竹庭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牺牲时年方31岁。
  1944年 10月,全县开展“一县一(飞)机抗日救国捐献运动”,共捐集银洋22721万元上交国家。
  6月,《新于报》社开业、创刊。为四开石印小报,每三日出版一张,宣扬三民主义,抗战建国之方针,反映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动态,转载国内外大事。由广昌县政府、县党部合办,向县内外发行,是广昌首办地方报纸。
  夏,全县开展募捐慰劳抗战将士运动。募足慰劳基金20400元(法币),劝募毛巾、手帕1600条,慰劳在湖南省衡阳及邻邦缅甸抗击日军的官兵。
  1945年 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广昌人民热烈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县城群众提灯游行,万人空巷,锣鼓、鞭炮之声通宵不绝。当年成立广昌县参议会。
  1946年春,苦竹镇珠坑发现钨矿。伐木工人某(宁都县黄陂人)在新竹窝水溪中见一黑石,质重而有光泽,携交画眉坳钨矿棚目钟兆发。后经鉴定为钨矿。
  7月上旬,广昌县政府招考乡镇长,共录取7人。
  9月,县人指控前任县长田孑敏勾结广昌银行办事处主任胡瓒庭侵吞全县美金公债券。贤乐、头陂等乡镇民代表会主席联名呈报县政府要求追查,县政府指令:已转高等法院核办①(① 民国35年9月26日《江西新闻日报》。)。
  9月6日,广昌县政府成立广昌县志局,筹备纂修县志。实行编、采分家(次年8月设文献委员会负责搜集资料)。
  1947年 3月10日,将全县20个乡镇,缩并为2镇、8乡。
  9月,设立中央资源委员会第一特重矿产管理处金华山管理站,招工开矿,首月产钨200吨。
  11月1日,广昌县国民党、三青团合并。
  12月,全县开展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饶世澄当选国大代表。
  1948年 1月8~10日,广昌县政府、县参议会、县党部联合召开广昌县勘乱动员建国会议②(② 民国37年1月11日《力行日报》。),讨论开展反共宣传活动等问题。
  12月,金华山钨矿月产钨精矿400吨。时,矿工多达28000人,当年钨精矿总产为1776.6吨,占全国总产的十分之一。
  1949年 6月13日,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纠合广昌、南丰地主武装,组成游击第六总队③(③ 民国38年6月13日《力行日报》。)。总队长廖其祥,副总队长李彬。下辖第十六、十七支队,共6个大队,企图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各部四出绑票。
  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第一四四师四三○团解放广昌全境,实行军事管制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