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丁卯(1867年)曾毓璋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453
颗粒名称: 清·同治丁卯(1867年)曾毓璋序
分类号: K206
页数: 1
页码: 1032
摘要: 天下事以众成,以独断;不用众力弗给,不内断议多梗。同治乙丑,璋重莅此,时戎马倥偬,军兴旁午,日不暇给。父志未成,不孝;朝命弗供,不忠。不孝不忠,无子臣理。即日具书帖搜求旧志。久之,于魏副贡家得沈志十存五。又久之,于罗孝廉家得王志十存八。于是以王志断沈志之疑,以沈志补王志之略,参订旧闻,前事几备。且余亦非以率且遗自封也。后有作者出,如王志之继沈,十余年重修可也。又使四境之采访,陆续偕来,即以付于补遗可也。璋内迫于父志,上凛于朝命,万不可需,因独断之以速其成。
关键词: 广昌县 旧县志序跋选 曾毓璋序

内容

天下事以众成,以独断;不用众力弗给,不内断议多梗。广昌县志,自康熙癸亥迄今八百四十年,道光辛卯,先大夫受恬公履任倡修,购遗书二,补茸罅漏,垂成,以费未集,受代促中寝,爰序正之,一藏学官,一存礼科以待,后遂无言志事者。同治乙丑,璋重莅此,时戎马倥偬,军兴旁午,日不暇给。丙寅夏,防兵去,农归业,时和年丰,适朝廷命征志,璋慨然!父志未成,不孝;朝命弗供,不忠。不孝不忠,无子臣理。即日具书帖搜求旧志。久之,于魏副贡家得沈志十存五。又久之,于罗孝廉家得王志十存八。喜甚!盖邑中书尽是矣。于是以王志断沈志之疑,以沈志补王志之略,参订旧闻,前事几备。乃命吏人刻日抄书,梓人刻日镌字,告示远近,商订僚采绅耆。或箴予曰:“就之急必率,采不备必遗,率且遗为识者讥。”璋于是喟然叹曰:“嗟乎!广邑百余里钟毓之灵,分邑七百年废兴之故,其间吏治人物,所以昭示来兹者,仅存硕果。设使更数十年,虫鼠啮噬,风雨飘摇,并区区者而不予畀,后之人复何考、而何所传耶?又使雍、乾、嘉、道间,留一率且遗之旧本,又何至荡然澌灭如今日也。”璋为此惧,尽校勘于一心,是者存,不是者去,率不率所不知也;谕采访于四境,来者录,不来者听,遗不遗非所计也。且余亦非以率且遗自封也。后有作者出,如王志之继沈,十余年重修可也。又使四境之采访,陆续偕来,即以付于补遗可也。璋内迫于父志,上凛于朝命,万不可需,因独断之以速其成。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