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癸亥(1683年)王景升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451
颗粒名称: 清·康熙癸亥(1683年)王景升序
分类号: K206
页数: 1
页码: 1031
摘要: 自古迄今莫不有志,盖取法于前,垂宪于后也。志始于邑,以自邑而郡、而省、以上达于国,悉因之以纲纪焉。于此而慎,则无弗慎;于此而核,则无弗核矣。广邑志,兆自邑人连仲默,时维元初。历明至国朝代有增修,然俱备一邑考证,非有所奉而大书也;有所奉而大书,则自今日始。修一统志而修县志,厥典特盛。承是役者,有躬逢之幸而更有不胜任之惕焉。余以壬戌冬杪视事,首询故实,为出政本,乃兵火之后,典册散逸,搜求数月始得。前令王君维翰,草创一帙,于今十余载矣。适恭奉纂修之诏,余日:“是乌可旦夕缓也。”因谒诸荐绅先生学博,订旧增新,芟繁补缺,继晷编摩,刻期成书。
关键词: 广昌县 旧县志序跋选 王景升序

内容

自古迄今莫不有志,盖取法于前,垂宪于后也。志始于邑,以自邑而郡、而省、以上达于国,悉因之以纲纪焉。于此而慎,则无弗慎;于此而核,则无弗核矣。邑乘盍綦重哉!广邑志,兆自邑人连仲默,时维元初。历明至国朝代有增修,然俱备一邑考证,非有所奉而大书也;有所奉而大书,则自今日始。今日所奉者何?修一统志也。修一统志而修县志,厥典特盛。承是役者,有躬逢之幸而更有不胜任之惕焉。余以壬戌冬杪视事,首询故实,为出政本,乃兵火之后,典册散逸,搜求数月始得。前令王君维翰,草创一帙,于今十余载矣。适恭奉纂修之诏,余日:“是乌可旦夕缓也。”因谒诸荐绅先生学博,订旧增新,芟繁补缺,继晷编摩,刻期成书。余因而思曰:“是书也,但云为一邑风土据,则职方、广舆载之详矣,而必志之是务哉!不知山川城郭犹是也,而毖绸缪求辑宁者谁之责?土田赋役犹是也,而筹国用、思民力者谁之责?祀典风俗犹是也,而萃元和、迓天休者谁之责?嘉言懿行犹是也。而仰高山、肃典型者谁之责?礼乐弦诵犹是也,而厚培养、勤鼓舞者谁之责?以至僳独有局,节义有表,方外有迹,而存恤不遗,风徽勿坠者谁之责?则捧是书而夙夜以百里为敬念者。余有司事也。若夫表励习俗,偕之大道,于名贤诸君子,实嘉赖焉。庶今日之举,藉以起民风而翼国运,其为宪章也大矣,讵曰一邑之文献已哉?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