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祀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412
颗粒名称: 三、祀神
分类号: K892
页数: 1
页码: 966
摘要: 宋绍兴八年至清末,每岁以夏历二月、八月上丁日,举行祭祀大典,知县率僚属生员行三献礼,有乐有舞,读祭文,颂胙肉。村坊私塾亦供奉孔子牌位。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依靠科学抗御自然灾害,求神抗灾之俗已革。每年各地定期举行迎神赛会,远近商旅毕至,也交流物资。神像出宫游行时,刀矛斧钺,旌旗招展,踩高跷、扮故事和司乐队列继其后。向例,白水镇于六月二十六日(夏历)为七太子庙会日,其他乡镇于七月二十二日举行张王庙会。民国时,城关举行张王庙会,为期半月,有童装戏文10台,闽浙赣来宾达万人。历世不衰的新安牛岗会即是张王庙会的演变和发展。至今废庙会,只定期或不定期地开物资交流会。
关键词: 广昌县 祭祀 祀神

内容

祀孔庙宋绍兴八年(1138年)至清末,每岁以夏历二月、八月上丁日(上旬逢丁之日),举行祭祀大典,知县率僚属生员行三献礼,有乐有舞,读祭文,颂胙肉。村坊私塾亦供奉孔子牌位。
  祀灶君俗传灶君“察善恶”、“降祸福”,家家朔望香灯奉祀。夏历腊月二十四日之夜送灶君上天,锅中点油灯,灶上列酒肴米糖上供,求其莫讲人间坏话,“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1941年(民国30年),县人高丹杏(字观莲)作《浪淘沙·送灶君》词,向传统迷信挑战:“权重可通天,贪欲难填,人间苦难几曾怜?!脑满肠肥君去也,吃我一鞭!愚顺最堪嗔,干宝余愆,自求多福勿求仙。红烛高烧除晦气,且看来年。” 祀土、谷神厅堂祀“土地神”;村口社坛祀“社公”;田塔祀“五谷之神”(俗称“田神”)。逢年节具香烛祭品上供,祈祷人畜平安、田禾大熟;社日或遇水旱虫灾害时刻则向土谷之神祈禳;平时农户杀猪要在神前挂“雄花纸”(猪血洒于草纸上)令享“血食”。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依靠科学抗御自然灾害,求神抗灾之俗已革。
  忠烈庙祀关帝庙祀关羽;太子庙祀蜀后主刘禅之子刘谌(蜀亡,举家殉国);张王庙祀唐代忠臣张巡。每年各地定期举行迎神赛会,远近商旅毕至,也交流物资。是时,庙内香烟缭绕,三牲酒果献祭,瞻拜者络绎不绝。神像出宫游行时,刀矛斧钺,旌旗招展,踩高跷、扮故事和司乐队列继其后。沿途乐声悠扬,鞭炮声声,观者塞道,直至神像回宫为止,同时开台演戏。向例,白水镇于六月二十六日(夏历)为七太子庙会日,其他乡镇于七月二十二日举行张王庙会。据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建昌知府秦夔《谕民榜略》载:广昌张王庙会兴起于明成化十六年,会期为时半月,赣闽浙“军民商贾莫不云集”,盛极一时(详《杂记》)。民国时,城关举行张王庙会,为期半月,有童装戏文10台,闽浙赣来宾达万人。历世不衰的新安牛岗会即是张王庙会的演变和发展。至今废庙会,只定期或不定期地开物资交流会。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