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店)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4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行(店)规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964
摘要: 明、清以来,广昌猪牛牙行或商号、手工业作坊逐步形成不成文的行规、店规,沿用至民国末年。牲畜买卖成交后,买方若对牲畜健康状况不放心,可要求实行“保六畜”。牙行居中调停,登记备案。民间通过“保六畜”杜绝不法商人出售病畜坑害顾客的恶劣行为,控制畜疫传播。民国时祭行业祖师之俗逐渐废弛,老板为安抚店员学徒,于每月初一、十五日给每人增加4两猪肉“打牙祭”。新中国成立后,行业旧规均已革除。
关键词: 广昌县 其他习俗 行(店)规

内容

明、清以来,广昌猪牛牙行或商号、手工业作坊逐步形成不成文的行规、店规,沿用至民国末年。
  一、“保六畜” 猪牛牙行是牲畜市场交易中介。牲畜买卖成交后,买方若对牲畜健康状况不放心,可要求实行“保六畜”。牙行居中调停,登记备案。六天之内,若牲畜发病,可随时退还卖主;如果六天中牲畜健康无恙,买方应在第七天内付清价款,彼此恪守信用。民间通过“保六畜”杜绝不法商人出售病畜坑害顾客的恶劣行为,控制畜疫传播。
  二、卖牛留缰绳农民卖牲畜不卖缰绳,纵然是亲友之间交易也不愿以绳相赠。故买牛马者要自备缰绳。
  三、收学徒商号收徒要求有担保人,并签订契约,交拜师钱(银洋)20~60元。学徒进店时,先向座师(老板)行拜师礼,次向先生(上柜)、师傅(头柜)、师叔、师兄(二、三柜)行礼。学徒期一般为3年(也有4年的,可免交拜师钱),无工资,店方只供吃饭,给理发钱,每年给一条工作裙。要求学徒严守店规,非经座师或上柜先生准许,不得擅自离店外出;更不能嘴馋身懒,搬弄是非,偷盗拐骗,一旦发现行为不检,轻则呵责体罚,重则开除,如果情节严重,保人也受牵累。学徒每日工时长达14小时,头年干杂活,甚至还要给老板娘洗衣、做饭、带小孩,次年开始学“生意”(包括学珠算、心算、记帐、商品保养和加工技术等等),3年满师,再帮座师1年,工资另定。
  四、“打牙祭” 清代,各行业于夏历每月朔望之日祭祀祖师、赵公明元帅,祭毕分吃“祭肉”,名曰“打牙祭”。民国时祭行业祖师之俗逐渐废弛,老板为安抚店员学徒,于每月初一、十五日给每人增加4两(125克)猪肉“打牙祭”。一年中新年初二日“起牙”,店主请帮工饮酒,表示当年仍然聘用,腊月吃年夜饭叫“完牙”,帮工如被店主请坐上席,即表示来年辞退。新中国成立后,行业旧规均已革除。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