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3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饮食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952
摘要: 大米有“生米”、“泡米”两种。稻谷经煮熟、晒干后制成的米叫“泡米”,因其出米率高达75%,在农村缺粮年代多吃“泡米”饭。1979年起,农民口粮充裕,泡米已成稀有之物。城乡人民的食物构成中肉、蛋食物有所增加,但大米饭仍为主食。体现莲乡风味的莲子羹,几乎每宴必备。水酒为糯米酿制而成,香甜可口。擂茶清香诱人,咸辣适口,功能健胃、提神、发散风寒。大株、塘坊两地四季常用,客人来了,先烫擂茶,炒南瓜子、花生、豆子等配饮。
关键词: 广昌县 生活习俗 饮食

内容

一、主食一日三餐,大米饭为主,辅以薯、芋等杂粮,干、稀搭配。大米有“生米”、“泡米”两种。稻谷经煮熟、晒干后制成的米叫“泡米”,因其出米率高达75%,在农村缺粮年代多吃“泡米”饭。1979年起,农民口粮充裕,泡米已成稀有之物。城乡人民的食物构成中肉、蛋食物有所增加,但大米饭仍为主食。
  二、宴席菜肴酒席种类有:海参席、鱿鱼席、鱼圆席、双碗席(又称硬鱼硬肉),还有八碗、四盘海味席,均以首菜定名。平民之家宴客通用八个碗的“鱼圆席”,出菜顺序:1、鱼圆;2、落鸡;3、捶鱼;4、片肉(或仁鱼肉丝);5、香菇;6、春箍;7、墨鱼(或肉皮);8、棋子块肉(红烧肉)。1980年起城乡办酒席用十菜一汤,或十二菜一汤。体现莲乡风味的莲子羹,几乎每宴必备。
  三、糕点除饮食业的各式糕点之外,民间有糯米糍、黄糍、粳米糍、七层糕、杓仔糕和盅仔糕等糕点。
  四、饮料酒广昌民间酿酒始于南宋绍兴年间。水酒为糯米酿制而成,香甜可口。甘竹农家以独特工艺酿造的米酒,色清碧,味香醇,有“竹叶青”之誉。烧酒多为“谷烧”(以稻谷酿制),还有以杨梅为原料的“杨梅烧”,家庭自造自饮。冬月酿造的米酒,若呈红色,民间认为来年运气必佳。70年代始,盛行饮啤酒,在县城几乎取代水酒。
  茶有绿茶、红茶。开水冲泡谓之“沏茶”,清香可口。古寺“龙凤岩”特产之茶叫“岩茶”,是广昌茶中佳品。
  擂茶保持客家习俗,用胡椒(或花椒)、茶叶、油、盐、芝麻、五香八角等置齿钵内擂烂,沸水冲烫,另加炒熟的大蒜、芹菜(加大米粥的叫“米擂茶”)。擂茶清香诱人,咸辣适口,功能健胃、提神、发散风寒。大株、塘坊两地四季常用,客人来了,先烫擂茶,炒南瓜子、花生、豆子等配饮。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