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同音区差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214
颗粒名称: 二、同音区差异
分类号: H173
页数: 2
页码: 919
摘要: 境内方言大同小异,有着区域性的语音、语汇。东部5乡之中有少数村落讲闽方言:“孩子”叫“囝女”〓;“队长”叫“海长”〓。其余村落和中部的新安乡、赤水镇在方言音调上与县城(旴江镇)语基本一致。南部驿前镇、高虎脑乡语近石城、宁都话。说“钱”为“殓”[lian'],“有钱”、“有脸”,〓,音、调雷同,常常使外地人误解。西部柯树乡、头陂镇语近宁都,但有特异性词汇。北部甘竹镇、千善乡紧邻南丰县。
关键词: 广昌县 方言 区属 同音区差异

内容

境内方言大同小异,有着区域性的语音、语汇。
  东部5乡(水南圩、长桥、尖峰、大株、塘坊)之中有少数村落讲闽方言:“孩子”叫“囝女”〓;“队长”叫“海长”〓。其余村落和中部的新安乡、赤水镇在方言音调上与县城(旴江镇)语基本一致。
  南部驿前镇、高虎脑乡语近石城、宁都话。说“钱”为“殓”[lian'],“有钱”、“有脸”,〓,音、调雷同,常常使外地人误解。
  西部柯树乡、头陂镇语近宁都,但有特异性词汇。说“这地方”为“该望仔”〓;“去了”说成“开已”〓;以“仔”〓为语干的词汇颇多。民谚云:“头陂话有36个‘仔’” ,如“伢仔,穿起衫仔,着起鞋仔,拿个碗仔,好先过桥仔,上街买豆腐仔 …”。
  北部甘竹镇、千善乡紧邻南丰县。对古精母止摄开口呼三等字“兹子字”读[tsler],发音时,卷舌,弱气流自舌边出。却不同于南丰方言音读(〓)。古知、照母各摄开口、合口呼字声母皆读[t],如“张、壮”读〓;“遮、者”读[ta]。透定与晓母合流,[t]一[x](其他乡镇也如此),如:“拖妥”[xo],“梯节”[xi],“挑条”[xiau],“贪谈”[xan]。
  西北之苦竹镇系近代兴起的工矿区,十数省人杂居,语系复杂,为混合方言区。
  本章记叙的广昌话,以城区语为代表。
  附:本章使用的符号说明 〓 示古声母或韵摄; 〓 示“读成”或“对应”之义; 〓 短横线加于单字之义,示白读音; 〓 示连读紧密,近乎“合音”; 〓 代表原字(词); 掷示有音无字,以训诂字代之。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