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工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134
颗粒名称: 一、职工保健
分类号: R199.2
页数: 1
页码: 881
摘要: 1976年5月,对县印刷厂的加工车间进行卫生学调查,同时对该厂接触铅作业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检查30人均有不同程度铅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以神经衰弱症候群最为突出;尿铅检查11人,均超过健康人正常值,最高超过30倍,初步认定铅吸收11例。主要原因是熔铅、排版、铸字共置一车间,而车间内无防尘排风装置,空气铅浓度较高。1976年6月,对17单位257名接触有害毒物作业工人分别进行卫生学调查和健康检查,结果尿铅检查77人中17人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诊断为慢性铅中毒3人,铅吸收14人,其中4名送赣州地区职业病院住院治疗。同时对白釉、翻砂土、胫土的二氧化矽含量测定,结果为釉土二氧化矽含量为53%,白釉为33.1%,翻砂土为48.5%,胫土为2.4%。
关键词: 广昌县 职工保健

内容

1976年5月,对县印刷厂的加工车间进行卫生学调查,同时对该厂接触铅作业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检查30人均有不同程度铅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以神经衰弱症候群最为突出;尿铅检查11人,均超过健康人正常值,最高超过30倍,初步认定铅吸收11例。主要原因是熔铅、排版、铸字共置一车间,而车间内无防尘排风装置,空气铅浓度较高。1976年6月,对17单位257名接触有害毒物作业工人分别进行卫生学调查和健康检查,结果尿铅检查77人中17人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诊断为慢性铅中毒3人,铅吸收14人,其中4名送赣州地区职业病院住院治疗。同年选择21个点进行有害车间空气毒物测定,结果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空气矽尘最高为13.6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勰倍;空气苯、二甲苯最高为11.5毫克/立方米,空气铅浓度最高达1.81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58.7倍。同时对白釉、翻砂土、胫土的二氧化矽含量测定,结果为釉土二氧化矽含量为53%,白釉为33.1%,翻砂土为48.5%,胫土为2.4%。
  鉴于此,地区普查队和县防疫站向有关部门提出卫生防护措施。县农机厂撤掉冶炼废铅作业;纺织器材厂增添吸尘装置,并且改用松节油代替香蕉水作稀释液减少苯的危害;造纸厂增设水幕除尘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的危害。另外还普遍健全接触尘毒作业工人营养津贴制度。
  1986年,县内制定《广昌县工业卫生建档实施方案》。是年完成27个尘毒企业建档工作,县内2924名职工中,接触毒害人数1098人,其中粉尘668人,毒物202人,物理因素386人。
  1990年,全县20个工矿企业单位全部建立工业卫生档案;57个有害尘毒源点,监测43个,占75.4%;892名接触尘毒的职工,监测721人,占80.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