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恐龙化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075
颗粒名称: 六、恐龙化石
分类号: K872
页数: 1
页码: 858
摘要: 1986年5月6日,在甘竹镇赤溪村山丘上发现裸露化石。5月23日~6月8日,江西文物工作队、上海自然博物馆和广昌县博物馆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个体较为完整的化石103件。经排列,基本显示了一具完整恐龙化石的骨骼,是国内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具。经专家鉴定,这是一种有棒球结的、俗称为“爬行类的坦克”的恐龙的化石。该种恐龙属于甲龙科和结龙科的甲龙亚目类的草食性动物,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7000万年~1亿年左右。化石由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据化石骨骼复制的恐龙模型,体长6米、宽1.7米、高1.6米,体型扁矮,四肢粗短,前足短,后肢长,有鳞片和骨刺。1989年10月,在南昌展出这一模型并介绍发掘过程。《光明日报》有关这一化石发掘的报道中指出,它的发现不仅证实珍贵罕见的“坦克类恐龙”在我国的活动范围由北方扩展到南方广昌一带,解开赣、粤一带曾发现过恐龙蛋化石之谜,而且为我国填补了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第三纪之间生物发展史的空白。
关键词: 广昌县 历史文物 恐龙化石

内容

1986年5月6日,在甘竹镇赤溪村山丘上发现裸露化石。5月23日~6月8日,江西文物工作队、上海自然博物馆和广昌县博物馆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个体较为完整的化石103件。经排列,基本显示了一具完整恐龙化石的骨骼,是国内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具。经专家鉴定,这是一种有棒球结的、俗称为“爬行类的坦克”的恐龙的化石。该种恐龙属于甲龙科和结龙科的甲龙亚目类的草食性动物,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7000万年~1亿年左右。化石由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据化石骨骼复制的恐龙模型,体长6米、宽1.7米、高1.6米,体型扁矮,四肢粗短,前足短,后肢长,有鳞片和骨刺。1989年10月,在南昌展出这一模型并介绍发掘过程。《光明日报》有关这一化石发掘的报道中指出,它的发现不仅证实珍贵罕见的“坦克类恐龙”在我国的活动范围由北方扩展到南方广昌一带,解开赣、粤一带曾发现过恐龙蛋化石之谜,而且为我国填补了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第三纪之间生物发展史的空白。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