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志编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000
颗粒名称: 二、方志编纂
分类号: K295.56
页数: 1
页码: 850
摘要: 元至泰元年,县人连仲默编纂广昌的第一部县志,分前后两集,记叙广昌自析县以后的史事。明正统五年,明吏部尚书何文渊的长子何宗,搜求《连志》,再据自己所见所闻以编类补缺,编成《重修广昌县志》。嘉靖十五年,由县令黄德纯主持,县人李乔负裁纂之责,黄君昭、揭琦、李毅参与编校,编成上下二卷《广昌县志》。嘉靖二十四年知县强仕、万历二十一年知县颜槐魁、万历二十四年知县陈时和儒学教谕陈梦槐、崇祯五年建昌府通判徐时进先后续修《广昌县志》。清顺治十三年,知县沈寅完成较为详尽的《新修广昌县志》。至此,《广昌县志》已历12修,仅有康熙二十二年版本存北京图书馆、同治六年版本存县档案馆。县志局负责编纂,文献委员会负责辑存资料。
关键词: 广昌县 史志编修 方志编纂

内容

元至泰元年(1308年),县人连仲默编纂广昌的第一部县志(简称《连志》),分前后两集,记叙广昌自析县以后的史事。明正统五年(1440年),明吏部尚书何文渊的长子何宗,搜求《连志》,再据自己所见所闻以编类补缺,编成《重修广昌县志》。嘉靖十五年(1536年),由县令黄德纯主持,县人李乔负裁纂之责,黄君昭、揭琦、李毅参与编校,编成上下二卷《广昌县志》。嘉靖二十四年知县强仕、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知县颜槐魁、万历二十四年知县陈时和儒学教谕陈梦槐、崇祯五年(1632年)建昌府通判徐时进先后续修《广昌县志》。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知县沈寅完成较为详尽的《新修广昌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王维翰,集请绅士对顺治本《新修广昌县志》删繁就简,补记人事。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景升、道光十一年(1831年)知县曾兴仁、同治六年知县曾毓璋先后修志。至此,《广昌县志》已历12修,仅有康熙二十二年版本存北京图书馆、同治六年版本存县档案馆。
  1946年(民国35年),成立县志局,次年成立文献委员会。县志局负责编纂,文献委员会负责辑存资料。至1949年6月搜集资料工作基本完成,接着转移至塘坊后,原件不知所终。
  据个别人回忆,在1958~1964年间,曾组织人员搜集编纂新县志的资料,资料毁于“文化大革命”中,但查不到有关此事的文字记载。
  1982年,成立广昌县新志编纂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简称县志办),与党史办合署办公。1983年,对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标点、校勘,于7月重印,内部发行。1984年6月,开始新编《广昌县志》的工作。聘请10多名退休人员和借用少数在职人员,征集、编写资料。
  1988年,新修县志初稿完成。1990年1月二稿通过省、地专家学者评审。之后,对1985~1990年资料征集编写,1993年1月送省地方志办公室,验收并通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