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代表剧目的创作、改编和演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95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代表剧目的创作、改编和演出
分类号: I236.56
页数: 2
页码: 832
摘要: 所唱声腔为旴河高腔。有甘竹大路背刘家《孟戏》(三夜本)和甘竹赤溪曾家《孟戏》(二夜本)。刘家《孟戏》剧本来源为谢梅生手抄本。声腔整理为芦青、肖洪。1962年12月,在广昌县戏曲工作会议上,甘竹老人演出此剧。1982年10月,在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举办的“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活动中,广昌县旴河戏剧团演出此剧,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984年10月,被江西省戏曲研究所录像。这期间,《人民日报》及上海三家报纸、江西省,地党报发表多篇评论,赞扬剧本及演员表演、唱腔,该剧还被改编成连环画和灌制成唱片,向全国发行。
关键词: 广昌县 戏剧 创作剧目 代表剧目

内容

一、《孟戏》 旴河戏传统剧目,因演唱孟姜女的故事而得名。所唱声腔为旴河高腔。有甘竹大路背刘家《孟戏》(三夜本)和甘竹赤溪曾家《孟戏》(二夜本)。
  刘家《孟戏》剧本来源为谢梅生手抄本。声腔来源为陈立庆传唱,芦青记谱本。谢梅生录音带。声腔整理为芦青、肖洪。1962年12月,在广昌县戏曲工作会议上,甘竹老人演出此剧。1984年10月,广昌县旴河戏剧团演出此剧,由江西省戏曲研究所录像。《画桥分别》,曾家《孟戏》之一折。剧本整理和导演刘则肃,声腔整理甘朝光、芦青。1982年10月,在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举办的“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活动中,广昌县旴河戏剧团演出此剧,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984年10月,被江西省戏曲研究所录像。
  《姜女送衣》刘家《孟戏》之一折。剧本整理和导演为刘则肃,声腔整理为芦青。1980年10月,广昌县采茶剧团在江西省部分古老剧种汇报演出中演出。1982年10月,在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活动中演出。两次都由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1984年10月,由江西戏曲研究所录像。
  《滴血认夫》曾家《孟戏》之一折。剧本整理和导演刘则肃,声腔整理芦青。1980年10月,参加江西省部分古老剧种汇报演出。1982年10月,在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活动中演出,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两次录音。1984年10月,由江西戏曲研究所录像。
  二、《怎么谈不拢》 《怎么谈不拢》为小型赣南采茶戏。“集体创作,辛幸执笔”(引自同名戏曲片字幕)。导演刘则肃,音乐设计芦青。马紫云饰徐招秀,张奕昌(后由赣南采茶剧团张宇俊)饰李新有。
  该剧原名《老两口之间》,作较大修改后,更名《怎么谈不拢》。1964年春,广昌县采茶剧团根据修改本排演,参加赣州地区现代戏会演。
  同年冬,参加江西省现代戏汇演,华东区现代戏汇报演出。正式演出前,到“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单位慰问演出受到好评。1965年1月,《怎么谈不拢》在上海公演,上海电视台播放了录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录音。1965年,剧组赴京汇报演出,在中南海受到李先念、罗瑞卿、周扬等接见。1965年夏,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拍摄成彩色戏曲片,在全国发行。
  1964年10月,《江西日报》首次发表该剧本,1965年《俱乐部》杂志、华东戏曲丛刊《小戏曲选(1)》(上海文化出版社)收载了该剧本。这期间,《人民日报》及上海三家报纸、江西省,地党报发表多篇评论,赞扬剧本及演员表演、唱腔,该剧还被改编成连环画和灌制成唱片,向全国发行。
  三、参加地区以上会演、调演的代表剧目表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