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间音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937
颗粒名称: 四、民间音乐
分类号: G249.27
页数: 1
页码: 828
摘要: 广昌民众喜好唢呐,村村堡堡皆有唢呐手,不乏高手。1918年,塘坊乡群众去南丰大华山进香经天都街时,该乡上塘村谢兆基以娴熟的技巧吹奏唢呐,一口气吹过十里长街,未曾间歇,招来数百人夹道观看。广昌民间唢呐曲牌有:《正调浪淘沙》、《小开门》、《闹广东》、《瓜子仁》、《凤凰天》、《朝天子》、《心相应》、《阴阳别》等30多个。稍大点的村坊皆有民间小乐队,为民间红白喜庆奏乐。小乐队一般由鼓手、琴师、小锣手、铙钹手、唢呐手组成,少则5人,多则9~10人。杂戏乐曲有《对丹》、《韩湘子化斋》、《借衣》等。1990年对全县民间器乐曲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出近300首(条)民间器乐曲,从中精选80首,作为地区民乐集成资料。
关键词: 广昌县 民间文艺 民间音乐

内容

广昌民众喜好唢呐,村村堡堡皆有唢呐手,不乏高手。1918年(民国7年),塘坊乡群众去南丰大华山进香经天都街时,该乡上塘村谢兆基以娴熟的技巧吹奏唢呐,一口气吹过十里长街,未曾间歇,招来数百人夹道观看。广昌民间唢呐曲牌有:《正调浪淘沙》、《小开门》、《闹广东》、《瓜子仁》、《凤凰天》、《朝天子》、《心相应》、《阴阳别》等30多个。
  稍大点的村坊皆有民间小乐队,为民间红白喜庆奏乐。小乐队一般由鼓手、琴师、小锣手、铙钹手、唢呐手组成,少则5人,多则9~10人。打击乐器有堂鼓、堂锣、小鼓、边鼓、小锣、云锣,吹奏乐器有大唢呐、小唢呐、箫、笛等,丝弦乐器有京胡、二胡等。演奏的曲子分大曲(又叫整本)、小曲(亦称杂戏)。大曲、小曲都有乐(le)曲、哀曲之分。
  整本乐曲有《满堂笏》(即《郭子仪贺寿》)、《渭水访贤》、《请贤》、《武家坡》、《沙陀颁兵》、《大封相》、《大八仙》、《万年欢》、《邱氏点将》等;哀曲有《姜女送衣》、《孙氏祭江》。
  杂戏乐曲有《对丹》、《韩湘子化斋》、《借衣》等。
  新中国成立后,不论唢呐独奏,还是小乐队演奏,都增加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曲和革命群众歌曲。“文化大革命”中,民间乐队一度绝迹。当时为宣传所需,有的社队凑成乐队,演奏“语录歌”和“造反歌”。①(① “语录歌”,为毛泽东语录谱写的歌曲;“造反歌”,一些“造反派”组织演唱的宣扬“造反”的歌曲。)1976年后,传统民间乐队在乡间自发地渐次恢复,但乐手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许多曲牌已成绝响。
  1990年对全县民间器乐曲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出近300首(条)民间器乐曲,从中精选80首,作为地区民乐集成资料。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