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765
颗粒名称: 农业中学
分类号: G527
页数: 2
页码: 764
摘要: 1958年4月,高虎脑、水南等公社创办农业中学8所,招收高小毕业生及社会上未达到初中程度的青少年225人。学校以培养初级农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实行半耕半读,勤工俭学,经费做到自给或半自给。同年9月,全县农业中学发展到23所,23个教学班,学生498人,教师23人。校舍简陋,多借用祠堂、庙宇或民房,师生生活艰苦。课程设有政治、语文、数学、农业基础知识、体育、音乐等。全县农业中学有耕地53市亩、耕牛29头、生猪128头、家禽3850只、养鱼万余尾。1962年3月,仅保留高虎脑农业中学。全县有农业中学4所,学生143人,教师5人。1967年,全县农业中学发展到15所,共20个班,学生383人,教职工36人。1968年11月,全县农业中学停办。
关键词: 广昌县 专业学校 农业中学

内容

1958年4月,高虎脑、水南等公社创办农业中学8所,招收高小毕业生及社会上未达到初中程度的青少年225人。学校以培养初级农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实行半耕半读,勤工俭学,经费做到自给或半自给。同年9月,全县农业中学发展到23所,23个教学班,学生498人,教师23人。校舍简陋,多借用祠堂、庙宇或民房,师生生活艰苦。课程设有政治、语文、数学、农业基础知识、体育、音乐等。学制3年。
  1959年调整为12所,有学生489人,教职工44人。1961年仍为12所,学生减为399人。全县农业中学有耕地53市亩、耕牛29头、生猪128头、家禽3850只、养鱼万余尾。学校普遍实现办学经费、学生伙食费自给。3年来共培养毕业生210人,其中,77人担任公社、大队、小队干部,40人担任社、队企业管理干部,10人担任小学教员,6人担任其他工作。
  1962年3月,仅保留高虎脑农业中学。
  1964年,恢复甘竹、尖峰、赤水农业中学。全县有农业中学4所,学生143人,教师5人。
  1965年9月,恢复新安、驿前、水南、芰田、柯树、大塘、大株、长桥8所农业中学。学校增至12所,13个教学班,学生359人,教职工29人。
  1966年10月,部分师生代表与全日制中学师生代表一起,到北京“大串联”。1967年,全县农业中学发展到15所,共20个班,学生383人,教职工36人。1968年11月,全县农业中学停办。
  1984年,县教育局与头陂乡政府联办头陂农业高中班,附设于头陂中学内。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