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34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24
页数: 5
页码: 587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人民代表大会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 1954~1990年,在县城先后召开广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共计12届29次,每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他部门工作报告;通过上次大会提案办理情况和本次大会提案审查意见报告;审查和批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财政预、决算及执行情况的报告。
  换届时,听取和通过代表资格审查报告。选举县长、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新的一届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在设立常务委员会之后,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同时选举新的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其组成人员。除上述例行议程外,还对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决议或决定。
  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正式代表150人。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4月1~6日召开,出席代表146人。大会通过县委书记王子才所作《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报告》的决议;大会选出22名政府委员组成政府委员会,产生正、副县长各1人。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34件。
  第二次会议于1954年6月26~30日召开,出席代表117人。大会学习《宪法(草案)》,并提出修改建议;讨论下半年各项任务时,还就大水灾作出生产救灾的决议。选举符宗秀、黄哲文2人为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99件。
  第三次会议于1955年2月25日~3月1日召开,出席代表105人,列席人员58人。大会根据上级决定,自3月1日起,将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并改选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下同成员,补选副县长1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54件。
  第四次会议于1955年10月11~15日召开,出席代表93人,列席人员50人。大会传达省首届三次人民代表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广昌县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和根治农田水旱灾害的规划;作出贯彻执行《兵役法》报告的决议。补选县人委委员1名和人民法院院长。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36件,经整理归并为78件。
  第五次会议于1956年6月15~19日召开,出席代表125人,列席人员55人。大会传达省首届四次人民代表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广昌县1956年至1967年农业发展规划(草案)》。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93件。
  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代表136人。
  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2月11~15日召开,出席代表116人,列席人员24人。会议选出新的县人委委员19人,选举产生正副县长共4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
  第二次会议于1957年5月11~14日召开,出席代表111人,列席人员27人。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19件。
  第三次会议于1957年12月11~13日召开。此次补选3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89人,列席人员包括脱产干部、农业社长共246人。大会通过《关于开展全民性整风运动的报告》和《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的报告》决议。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13件。
  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人民代表135人。
  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4月16~19日召开,出席代表126人,列席人员4人。会议产生新的县人委,选举正副县长共3名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选举萧著源、胡作文、何维华3人为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19件。
  第二次会议于1959年2月25~27日召开,出席代表124人,列席人员31人。会议增选2名副县长。会议收到代表提案36件。
  第三次会议于1960年3月17~20日召开,出席代表90人。县政协、县工商联委员、县直属单位负责人、公社管委会主任、生产大队长等共276人列席会议。大会补选县长,增选2名副县长。会议收到代表提案经整理为31件。
  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人民代表136人。
  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2月召开,出席代表126人,列席人员75人,会议选出新的县人民委员会,选出正副县长5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会议收到代表提案90件。
  第二次会议于1962年12月27~30日召开,出席代表75人,列席人员180人。会议传达省二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精神。根据原县长提出辞职的请求和1名副县长业已退休的情况,补选县长、第一副县长各1人。会议收到代表提案66件。
  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人民代表150人。
  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7月2~5日召开,出席代表132人,列席人员189人。大会产生新的县人民委员会、选出正副县长共5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还选出萧著源、熊金悟、洪宇献、朱述华4人为省三届人大代表。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18件。
  第二次会议于1964年7月12~15日召开,出席代表105人,列席人员177人。会议根据2名副县长调离工作的情况,补选2名副县长。
  第三次会议于1965年7月17~18日召开,出席代表135人,列席人员178人。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决议。
  第六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人民代表150人。
  第一次会议于1965年10月15~17日召开。会议产生新的县人民委员会,选出正副县长共5人。
  第二次会议于1966年6月27~30日召开,出席代表105人,列席人员330人。会议听取《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乘胜前进,抓好夏秋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大丰收》报告,并作出决议;会议发出《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声讨书。不久,大部分人民代表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或迫害。
  广昌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1968年4月3日在县城召开。会上宣布13人为县革委常务委员会委员,杨德财为主任,李方、郭饮民、邓大德、陈忠和为副主任。根据197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又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后将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视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于1978年1月14~16日召开。这次大会的县人民代表380人,实到代表358人。产生新的县革命委员会,选出副主任共6人。
  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人民代表152人。
  第一次会议于1980年12月2~7日召开,出席代表146人,列席人员163人。会议根据上级指示,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会议选举5名正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产生人大常务委员会,由17名委员组成。会议收到代表提案207件。
  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1月2~11日召开,出席代表114人,列席人员119人。会议听取并讨论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精神的传达。会议补选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会议收到代表提案78件。
  第三次会议于1983年3月20~22日召开,出席代表133人,列席人员126人。会议选举韩道修、郭维祺、李秀英、林英为出席省六届人大会代表。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11件。
  第十届县人民代表大会有人民代表180人。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7月2~5日召开,出席代表171人,列席人员125人。会议选举4名正副县长和县人民法院院长。会议选出由17人组成新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99件。
  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3月18~21日召开。出席代表161人,请假19人,列席116人。会议鉴于人事变动和未选举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情况,补选县长、检察长各1人,补选常务委员3人。会议收到代表提案146件。
  第三次会议于1986年3月23~25日召开。出席代表157人,请假23人,列席103人。会议收到代表提案79件。
  第十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8月23~2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8人,请假4人,特邀代表8人,列席132人。会议听取、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县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15年规划(草案),会议选举县人大常委会委员11人。选举常委会正副主任共4人,选举正副县长共5人,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1月13~15日召开。出席代表139人,特邀代表8人,列席128人。会议选出吴东兴、刘志高、张起祥3人为广昌县出席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收到代表提出的42件批评意见、建议。
  第三次会议于1989年3月22~25日召开,出席代表166人,特邀代表7人。
  第十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全县选举产生代表187人。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4月11~13日召开,出席代表187人,列席50人。会议选举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11人;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1人,副县长5人;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广昌县人代会人民代表构成表单位:人广昌县人代会人大代表提案表单位:件一、乡人民代表大会各乡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53年9月间先后召开。其后由于撤区并乡,政社合一,公社规模调整,各乡(社)人民代表大会的届次,并不一致。到1978年,统一将这一年8、9月间召开代表大会定为各公社的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起,设乡人大主席团,县人民代表也不再由乡镇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乡(镇、人民公社)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乡(镇、人民公社)权力机关职能;听取、审议乡、镇人民政府(公社管理委员会、公社革命委员会)决议工作报告;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政问题等方面重大问题做出决定;选举人民政府(管理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