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专业场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55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专业场站
分类号: F327
页数: 2
页码: 225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农业生产中的场站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专业场站

内容

第一节场农业试验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于城南内张王庙,种棉、麻、蓝青靛、苏豆及果木等。隶属县衙户曹。
  下兰垦殖场1941年(民国30年)7月设,场址原设在龙凤岩,后迁下兰,安置日军沦陷区难民131户、401人,垦荒845市亩。
  头陂垦殖场1942年12月设,安置难民141户、149人,垦荒696市亩。
  农业推广所1946年(民国35年)5月设于县城地藏殿,有水田50市亩,旱地25市亩,林地20市亩。“全所职员八人,习农者只二人,业务有名无实,不足示范”。
  农业示范垦殖场1952年设于城南原飞机场废址。1959年分设良种示范繁殖场和农业科学研究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4年合并于农业科学研究所。
  鱼种场1960年曾于城郊之青桐村建立养鱼场,县、社合办,连年亏损,于1963年撤销。1967年建立青桐水库鱼场。1975年场址迁中坊,改名鱼种场,完善鱼苗孵化设施。是全县鱼苗生产基地,同时利用中坊水库养商品鱼。
  园艺场1979年由中坊水库知青点改园艺场,种植柑桔和食茶。1984年有职工25人,经营茶园34市亩,桔园30市亩。
  第二节站畜牧兽医站 1952年设,负责畜牧生产技术指导,畜禽防疫和牲畜市场交易、收购、屠宰、运输等检疫工作,下辖乡镇畜牧兽医所(1979年上升为县办大集体,1990年在职职工97人,退休26人)。1979年改设畜禽改良站,家畜防疫检疫站,1984年将两站合并,恢复畜牧兽医站。1988年又分设畜牧兽医管理站和畜禽防疫检疫站。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1955年3月设立,1962年撤销,改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各区设区农技站,业务上受县站指导,1958年改名公社农技站,1984年改名乡镇农技站。1988年县设农业技术推广站,乡(镇)设农业技术服务指导站16个,后者定编117人,属国家事业单位,行政上受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农牧渔业局和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同时,全县有20个行政村设立农业服务组。
  种子站1962年设,管理农作物种子引进、推广工作。1973年11月附设县良种公司,经营作物种子。
  农机管理站1963年设,负责全县农机推广和农机手技术培训等工作。次年起,城郊、长桥、赤水等公社先后设立公社农机站。1968年县农机管理站撤销,仅在县工业局内设农机组。1973年各公社相继设站。1976年设立县农机管理局,1984年撤局设站,1990年秋恢复县农机管理局。
  会计辅导站1963年10月设立,辅导农村人民公社的财务管理工作。1973年改名经营管理站,指导全县集体农业经济的经营管理工作。
  植保植检站1965年设,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测报,指导防治,并负责农作物及其种子检疫。
  水产技术指导站1965年设,1973年3月撤销,改设水产管理站,指导渔业生产,1988年增设渔政管理站。
  土壤肥料工作站1981年9月设,从事全县土壤肥料调查及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等工作。
  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1981年9月设,从事全县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指导。1989年8月,增设烟草指导办公室。
  农村能源站1988年设,指导沼气开发利用。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