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丘陵粮、油、牧、渔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48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丘陵粮、油、牧、渔区
分类号: F327
页数: 1
页码: 186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农业区划的丘陵粮、油、牧、渔区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农业区划 丘陵

内容

本区包括长桥、千善公社的全部,尖峰、水南、塘坊、赤水、甘竹、杨溪公社的部分,含8个公社31个大队。农业人口33370人,占全县23.72%;劳动力10651个,占全县23.93%;土地面积386.4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3.96%;耕地56488市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4.09%,人均1.69市亩,劳均5.3市亩。
  区内地貌形态以低丘为主,海拔高度为200~400米。多年平均气温16.9~18.1C,活动积温4900~5500℃。
  本区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77.22%。有林面积34.28万市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27.79%。森林覆盖率59.13%。油茶林(6.61万市亩)面积大,占全县油茶林面积52.37%,茶油总产多(9.9万公斤),占全县茶油产量82.95%。种植业以水稻为主,一季稻面积较大。水稻播种面积占本区总面积92.6%,一季稻占耕地面积31.52%。经济作物比重很小,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之比为5:95。主要经济作物白莲、花生亩均产量各为30~35公斤,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畜牧业以猪、牛为主。历来饲养母猪多,每7户有母猪1头。塘坊、尖峰、水南、长桥公社所属大队是广昌地方良种猪(广昌黑猪)的猪源产地。黄牛多,存栏2573头,占全县黄牛群存栏数30.596。渔业已利用水面1914市亩,占全县的18.36%,其中,池塘937市亩,占区内利用水面49%。观前、盖竹、株市村民有培育鱼种习惯,年育大规格冬片鱼种20多万尾,成为家庭主要副业收入。境内稻(莲)田养鱼较为普遍。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