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338
颗粒名称: 一、干旱
分类号: X43
页数: 2
页码: 104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自然灾害的干旱等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自然灾害 干旱洪涝

内容

干旱主要是7~9月期间的伏旱、秋旱。其次是3月春旱和11月至次年1月间的冬旱。
  广昌早春旱年数甚少,平均7、8年一遇;伏旱平均4至5年一遇;秋旱平均4年一遇;伏(夏)秋连旱平均3至4年一逢。伏(夏)、秋旱多数年发生于7~9月,少数年提前到6月或推迟至10月。旱象的持续天数大多为20~30天,累加天数常在40~50天。冬旱颇多,平均3年一遇。
  宋淳熙五年至清道光六年(1178~1826年)大旱23次。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大旱成灾,谷价高涨,民无以为食,聚众万余,涌进县衙索食。知县张学体“率县兵240名弹压之”。人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1934年(民国23年)旱,各种农作物损失殆尽,为数十年所罕见,灾民8万余人。
  1939年,旱灾奇重,仓储3670石谷,使用殆尽,因灾毙命与乞讨者不计其数。
  1955年9、10月秋旱。
  1956年6、7月伏旱;11、12月旱。成灾面积0.56万市亩。
  1957年7~9月旱,成灾面积4.61万市亩。
  1958年6、7月伏旱;11月、12月严重冬旱。成灾面积0.95万市亩。
  1960年6~10月旱。
  1962年7~10月旱。
  1963年8、9月旱,为1949年后旱灾严重的三个年份之一。
  1964年7~9月旱;11、12月严重冬旱。
  1965年8月旱。
  1966年9、10月旱。
  1967年11、12月旱。
  1970年7、8月严重旱灾。
  1971年3月早春旱,6、7月伏旱;11、12月冬旱。
  1972年3月严重早春旱,6~9月旱。
  1974年3月旱,8~10月严重秋旱。
  1976年9月旱。
  1977年3月旱;8、9月旱。
  1978年6~9月旱,为1949年后旱情较严重的年份。
  1979年11、12月旱。
  1980年7月伏旱,9~12月旱。
  1981年8、9月旱。
  1983年7、8月旱,11、12月旱。
  1984年11、12月旱。
  1986年8月7日~9月12日,出现连续37天的干旱天气,干旱期总雨量仅135.5毫米。受旱面积109003市亩,其中断水的34119市亩,开裂的29635市亩,发白的有20154市亩,枯萎的10652市亩。
  1988年7月1日~8月5日,干旱期总雨量352.8毫米,受旱面积14.55万市亩。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