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食作物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508
颗粒名称: 一、粮食作物分布
分类号: S51
页数: 1
摘要: 水稻南宋时期,金溪就普遍种早稻和一季晚稻。一陆九渊与《章德茂》书中载:“田分早晚,早田者种占早米,晚田种晚大禾。”民国时期,开始少量种植中稻,1952年又开始种植二季晚稻。尔后,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一季晚稻相应减少。一季晚稻区,解放前遍布全县。解放后经过改造,种植面积大为减少,至1985年,种植面积较多的有何源、双塘、对桥、琅琚等乡镇。一季早、中稻区,范围包括琉璃、双塘、合市、陈坊积等乡镇,这些乡镇水源差,若遇天旱,二季晚稻则栽不下去,早稻收割后,改种晚大豆、红薯等杂粮。70年代初,扩大到全县各乡镇,此后,种植面积则逐年减少。到1985年,只有对桥、珊城乡的少数村种植。
关键词: 粮食作物分布 金溪县

内容

水稻南宋时期,金溪就普遍种早稻和一季晚稻。一陆九渊与《章德茂》书中载:“田分早晚,早田者种占早米,晚田种晚大禾。”民国时期,开始少量种植中稻,1952年又开始种植二季晚稻。尔后,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一季晚稻相应减少。
  一季晚稻区,解放前遍布全县。解放后经过改造,种植面积大为减少,至1985年,种植面积较多的有何源、双塘、对桥、琅琚等乡镇。
  一季早、中稻区,范围包括琉璃、双塘、合市、陈坊积等乡镇,这些乡镇水源差,若遇天旱,二季晚稻则栽不下去,早稻收割后,改种晚大豆、红薯等杂粮。
  早稻、双季晚稻混栽区,范围包括芦河、石门、琅琚、大仙岭、珊城、左坊、陆坊、对桥、何源、黄通、秀谷、枫山、崇麓、浒湾等乡镇,这些乡镇除少数村水利条件差外,均在早稻收割后种植双季晚稻。
  大豆 60年代前,主要分布在琉璃、陈坊积、合市等乡。70年代后遍及全县。1985年,种植面积较大的有琉璃、陈坊积、合市、崇麓、双塘等乡镇。
  红薯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其中以对桥、陆坊、双塘、何源、珊城等乡镇种植面积较大。
  小麦解放前个别乡镇有少量种植。解放后种植面积稍有增加。70年代初,扩大到全县各乡镇,此后,种植面积则逐年减少。到1985年,只有对桥、珊城乡的少数村种植。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