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校育新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8206
颗粒名称: 新型学校育新人
并列题名: 新建县樵舍公社农业中学在“五·七”道路上闊步前进
分类号: G529
摘要: 新建县樵舍“五·七”农业中学是南昌市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71年5月,这所学校的革命师生,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
关键词: 农业 中学 教育工作

内容

新建县樵舍“五·七”农业中学是我市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这所学校的革命师生,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他们艰苦办校,已实现了办学经费、教师工资、粮食、食油、蔬菜和肉食“五自给”,培养出了一批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在农村三大革命实践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受到贫下中农的称赞。贫下中农说:“这所学校是我们贫下中农自己的学校,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我们信得过的接班人。”
  一切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
  学校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的伟大教导,把向学生灌输毛泽东思想,促进学生思想革命化当作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
  办学初期,有些学生看到农中只有一间透风漏雨的草棚,连课桌板凳都没有,周围坑坑洼洼,长满一人多高的芦苇,不象个学校的样子,思想上产生了波动。这时,学校党支部及时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的。”给他们讲“抗大”学员自力更生建校舍的优良作风,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接着,党支部把师生一齐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开展勤俭办校的活动。师生们热情高涨,干劲冲天,以“老三篇”为座右铭,一面上课,一面建校,重活抢着干,不怕苦和累,七天就砍了七万斤芦苇,晒黑了皮肤炼红了人,在建校之中,打了一个大胜仗。
  通过这件事,使学校党支部认识到:农中的学生,虽然大多数都是贫下中农子女,但是,要使他们具有无产阶级思想,不是靠自发产生的,而是要靠灌输的。只有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这个学校为了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路线教育,还建立了一项制度,新来的学生都要在草棚里上好三堂课:一是阶级斗争课,二是艰苦创业的校史课,三是继续革命课。
  这个学校在开荒造田办农场,实现“五自给”的过程中,着眼培养、锻炼学生,注重精神成果。开始,有人认为:农中嘛,顾名思义,要以农为主,办农场,主要是为了出产品,实现“五自给”,针对这种活思想,学校党支部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的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如何看待办农场,关系到办校的方向问题,道路问题。是为了出人材还是出产品,是一切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还是单纯为了实现“五自给”,这是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要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就必须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的干扰,努力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好人。学校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熊中俚和革委会副主任熊方根同志,带头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自觉地把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学生的世界观放在首位。教育学生把参加学工、学农劳动看作是改造思想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上课时,手提粪筐,一路拾粪到学校,将粪倒在校办农场的粪窖里,放学时,一路拾粪回家,将粪倒在生产队的粪窖里。这样,学生不仅养成了劳动习惯,而且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公的革命精神。
  为革命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
  教育革命不断发展,学校斗、批、改步步深入。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这是摆在樵舍“五·七”农中师生面前的新课题。
  学校党支部认识到,要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必须扫除各种思想障碍,使学生树立为革命而学的思想。开初,少数同学由于受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文化课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这时,学校党支部就组织全校师生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指示,狠批大叛徒刘少奇散布的“读书做官论”及其翻版“读书无用论”,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把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提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上来认识。如上农药课时,有个女同学不耐心听,觉得自己又不进农药厂,学不学关系不大。后来,校办农场的辣椒地里有虫,这个女同学在配农药时由于浓度太重,喷药以后,虫消灭了,辣椒苗也杀死了,学校抓住这件事组织大家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了解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就必须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积极性。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们遵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坚持在实践中教学,在斗争中提高。物理教师上“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把学生带到国防公路上,边讲边实践。教师指着电线问同学:“如果美帝苏修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电线被炸断了,要接通,又没有线,怎么办?”同学们说:“人就是导体。为了保卫祖国,没有导线我们就用两手来接通。”这堂课,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紧跟了形势,加强了战备观念,培养了学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上语文课时,他们组织学生深入邻近大队、生产队,搞社会调查,编写“三史”,写小评论。上“工知”课时,他们把学生带到车床边,边讲边实习。改变了过去“三脱离”状况,使教学、科研、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同学们反映:“这样上课,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听得懂,看得见,记得牢,用得上,提高快。”
  这个学校党支部在帮助学生树立为革命而学的思想的同时,还狠抓教师队伍的思想革命化,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伟大指示,狠批“文化工作危险论”,使他们树立为革命而教的思想,提高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自觉性。教师们说:要教革命课,先教革命人,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表示要认真改造世界观,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师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摸索,总结了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必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战斗性、革命的实践性、严密的科学性的经验,使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热情地为农村三大革命斗爭服务
  为了适应农村发展生产的需要,这个学校党支部提出了举办各种专业班,为农村三大革命斗争培养各种技术人材的方案。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学校党支部意识到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遵照毛主席关于“不破不立”的伟大教导,他们组织师生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批判刘修教育黑线,同时组织革命师生深入农村调查。在调查中,贫下中农反映: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农村正在大办小型地方工业,大搞科学种田,发展农林牧副渔,实行合作医疗,需要大批的新型科技人员,迫切希望学校举办电工、农机、兽医、草医草药等专业班,面向农村,为三大革命培养人材。通过调查,使革命师生深刻认识到,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各种建设人材,是农村三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我们新型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考虑农村三大革命实践的需要,就是违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识统一了,大家说干就干。首先举办了赤脚兽医专业班。没有专业教师,就请有实践经验的贫下中农、复员退伍军人做兼职教员,聘请公社兽医站的技术人员来校讲课。学员由贫下中农选拔,实行队来队去。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结果,不到三个月,他们就学会了治猪、牛、鸡等性畜二十多种常见疾病和阉割技术,接着,根据贫下中农意见,这个学校又举办了草医草药专业班。
  教育革命结硕果,新型学校育新人。办校以来,这个学校的三届毕业生,大部分参加了农业生产,在农村三大革命实践中,他们发挥了生力军作用。贫农儿子熊中杞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曾两次被刘修教育黑线排斥在中学门外。进农中后,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成了五好学生,第二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回乡后,他把在农中学到的电工知识,应用到建设农村广播事业上。为了让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传遍每家每户,他顶风雪,抗严寒,爬电杆,架红线,诚诚恳恳为人民服务,做出了显著成绩,出席了省“积代会”。
  在纪念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五周年的日子里,樵舍“五·七”农中党支部组织全校师生认真总结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经验,决心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革命,永远前进。
  (本报通讯员)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建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