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迈向大寨县 大寨英雄遍昔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6903
颗粒名称: 昔阳迈向大寨县 大寨英雄遍昔阳
分类号: F329
摘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昔阳县的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与各种违反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错误思想斗,斗出了一个崭新的昔阳,也锻炼出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时刻在鼓舞着昔阳人民不断前进。
关键词: 昔阳县 农业 党支部

内容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一代新人在成长;昔阳迈向大寨县,大寨英雄遍昔阳。”
   这是昔阳人民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谱写的一曲赞歌。近几年来,这个县的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与各种违反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错误思想斗,斗出了一个崭新的昔阳,也锻炼出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时刻在鼓舞着昔阳人民不断前进。
   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战士
   虎头山下,大寨村前,有个二百多户的生产大队,这就是武家坪。一九六二年的春天,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刮起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妖风,侵袭了这个大队。把个好端端的武家坪弄得人缺粮,畜没草,变成了全县出名的“老大难”。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原在大寨公社工作的李喜慎,为了改变武家坪的落后面貌,自告奋勇地申请回武家坪。
   李喜慎来到这个大队以后,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从第一步开始,就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坚定地捍卫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原来,这个大队的几个干部中了“金钱挂帅”的毒,组织了一些有“本事”的人,跑东串西地到处去“抓钱”。喜慎提出:“这伙人在外边实际上是搞投机。我们要走大寨的路,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事坚决不能干。”
   李喜慎的意见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但是,却惹恼了少数的出外“抓钱”的人。他们说什么“这是砍断了俺们的摇钱树,堵死了发财路。”喜慎针锋相对地说:“资本主义摇钱的树,就是要砍;资本主义发财的路,就是要堵。头可断,血可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能丢。”
   阶级敌人是不甘心他们的失败的。有的地富分子,把李喜慎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剌,妄想搞掉李喜慎。
   但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些张牙舞爪的家伙,在李喜慎和广大贫下中农的坚决斗争面前,阴谋始终不能得逞。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越发坚定了广大贫下中农走大寨路的决心。李喜慎发动群众算了一笔前几年没学大寨造成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损失账。紧接着,大字报贴满了大街小巷,狠揭狠批一小撮阶级敌人和走资派破坏学大寨的罪行。
   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同时,从一九六五年秋天开始,广大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展开了治山治坡的斗争。几年来,他们先后完成了十五项较大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共移动土石六十四万多方。全大队的粮食亩产,学大寨前只有二百多斤,去年已经达到了九百斤。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武家坪摘掉了“老落后”的帽子,跨进了学大寨的先进行列。这里的贫下中农都称赞:李喜慎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好党员,是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战士。
   突出政治的好“班长”
   厚庄大队和大寨大队同一个公社。几年来,厚庄大队努力学大寨,面貌大变化。粮食亩产一九六六年四百多斤,去年达到了一千斤。千变化,万变化,全靠人的思想革命化。
   厚庄大队从一九五九年就开始学大寨。但学了八年变化不大。后来,党支部书记王岽周又一次向大寨党支部学习,总结出一条经验:要走大寨路,首先抓根本,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
   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必须首先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从那时开始,王岽周就以“老三篇”为镜子,以大寨党支部为榜样,不断寻找自己思想上的差距,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挥自己的行动。有一天夜里,王岽周有病在炕上躺着,外边突然下起了暴雨。他怕新建的集体的窑洞被洪水冲塌,就急忙爬起来冲上窑顶。果然,有一眼窑洞已被洪水冲开了缺口,王岽周毫不犹豫地用身子堵住了缺口。等其他干部、社员赶来抢救时,王岽周已经被洪水泡得脸发紫,手脚失去了知党。几年来,他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一心为公。
   王岽周不仅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还经常教育干部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这个大队有个干部只知道带头干活,不注意抓人的思想工作。王岽周就对他说:“你踏实苦干的精神是不错,可是,咱们当干部的,既要带头干活,更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有一次,正在春耕下种的大忙季节,队里的劳动力比较紧张。那个干部很着急,去找王岽周商议。岽周说:“这好办。咱们七个支委,明天分头在地里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语录。这就是:‘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再把这个问题交给社员们讨论,就会想出好办法。”果然,社员们经过学习,都同意白天下种,晚上突击担粪。这样,很快就把任务完成了。那个干部激动地说:“领导生产就得靠毛泽东思想。有了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这以后,支委们坚持每天晚饭后利用碰头会的时间天天读,第二天分头带领社员在田间地头天天学。现在,大队党支部七个支委都被选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
   学大寨的促进派
   白羊峪大队党支部委员、民兵连连长乔占锁,刻苦学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处处事事以大寨民兵为榜样,努力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在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他始终走在最前面,是个学大寨的促进派。
   白羊峪是个革命老根据地。这里的贫下中农在老支书王殿俊的带领下,过去曾经是个先进单位。但是后来,由于有些干部思想上产生了“满”字,学大寨的步子迈得不快。乔占锁认识到:怎样对待工作中的成绩,这是关系到要不要继续革命的大问题,是关系到能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问题。在他的倡议下,老支书带领全体干部先后两次到大寨举办学习班。陈永贵同志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大寨党支部狠抓根本的经验,对大家教育很大。从此以后,白羊峪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就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发展。
   这个大队有一个党员干部,前几年不学大寨走邪道。有的人认为:“这是自私自利,批评批评就算啦。”乔占锁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学不学大寨,是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思想批臭,才能坚决走大寨的路。党支部就根据乔占锁的建议,发动群众对这个干部进行了批评、帮助,终于使他认识了错误,同时也教育了广大党员。
   在修建大寨田的过程中,是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还是马马虎虎,修修补补,这也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大问题。乔占锁一面向各种错误思想开展斗争,一面带领贫下中农、社员群众改河,打坝,闸沟,治坡,坚持用大寨精神学大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去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已经突破千斤关。白羊峪民兵连光荣地被评为全县民兵“四好”连队。
   战天斗地的铁姑娘
   南思贤大队的村西面,有条又长又窄的葫芦沟。这条沟山高坡陡,到处都是乱石头,一下大雨,沟里发洪水,就把沟外的好地给冲坏了。多少年来,人们都说它是条害沟。
   一九六七年冬,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南思贤大队党支部决定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彻底治理好这条葫芦沟。赵素棠带领的铁姑娘战斗队接受了这项任务。
   一说要治理葫芦沟,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就摇头。有的说:凭你们几个黄毛妮妮,别说治沟,三年也打不起一道地堰!一小撮阶级敌人也乘机跳出来破坏治沟。赵素棠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俺们一定能把葫芦沟治好!”她组织铁姑娘们开展革命大批判,批臭了保守思想,狠狠地打击了一小撮破坏捣乱的阶级敌人。接着,就带领二十个铁姑娘进了葫芦沟。
   大伙一进沟,劲头挺大。可是,过几天有的人思想上有些动摇了。赵素棠就组织大伙学习《愚公移山》。她说:“咱们都是贫下中农的好后代,在学大寨的道路上,斗,咱要向前斗,闯,咱要向前闯,就是碰上天大的困难,也要靠毛泽东思想闯过去。”就这样,大伙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干劲越大。她们在沟里垒起了锅灶,吃在沟里,干在沟里,决心治好葫芦沟。两年多时间,她们在七里多长的葫芦沟里打起一百零四道石坝,造成了一百五十亩稳产高产大寨田,去年共打下七万多斤粮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劈山改河的活“愚公”
   西固壁大队村前有一条松溪河,对面是一座寨岭山。要斩断松溪河,劈开寨岭山,让河水穿山流过,就能空出河滩造地一千二百亩。
   前年冬天,在学大寨运动中,西固壁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劈山改河。六十多岁的老贫农李在元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李在元不仅苦干实干,还能巧干。他经常一边劳动,一边琢磨怎样加快工程进度。他想起解放前有一年发大水,一下子把一道山梁冲断,河改了道。他进一步地思索:过去“龙王”能冲咱们的地,难道不能让它来为咱们搬搬这座山?但是,山高坡陡,怎样把水引上山去?他经常一夜一夜地睡不着觉,有时吃饭也在琢磨这件事。老伴见他成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就问他:“看你丢了魂儿似的,心里头有啥事呀?”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想,劈山改河,靠人挖肩挑,速度太慢。如果把河里的水引上山,让‘龙王’当个运输大队长,替咱运土,这比人担土要快得多。”他的老伴觉得这是个大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就向党支部提出了这个建议。
   李在元的建议,得到大队党支部的积极支持。经过群众讨论,最后决定用排灌机把河水引上山去。他们先后搞了三次试验,终于把河水抽上了寨岭山。他们又在山上修了个水池,把抽上山的水蓄在水池里,用池里的水往山下冲土。这速度比人挑车拉快了几十倍,原计划七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只需要一、二年就可以完工。
   现在,高高的寨岭山已经被劈开了一半。广大贫下中农兴奋地说:“寨岭山看起来很大,其实也是纸老虎,只要人们下了决心,它也不得不低头。”
   (新华社北京十七日消息)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在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昔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