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图书馆
南昌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昌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超星发现
首页
知识信息
“老三篇”铸造灵魂的共产党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6786
颗粒名称:
“老三篇”铸造灵魂的共产党员
并列题名:
——南昌县武装部政委陶苏华同志的先进事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71年2月11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南昌县武装部政委陶苏华同志的文章。
关键词:
共产党员
革命作风
武装部政委
内容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是改造人们灵魂的强大思想武器。林副主席指示说:“要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那一级都要学。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南昌县武装部政委陶苏华同志忠实地执行林副主席的指示:把“老三篇”当作灵魂篇、方向篇、继续革命篇,字字铭刻在心坎上,句句溶化在血液中。广大群众一致称赞他是“‘老三篇’里的人,是革命加拚命,拚命干革命的坚强战士”。
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
陶苏华同志入伍后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干革命全靠毛泽东思想,革命战士离不开“老三篇”。二十年来,陶苏华同志职务不断提升,体质越来越差,但是他用“老三篇”化灵魂,继续革命的步伐更坚定。
陶苏华同志用“老三篇”里的三个光辉形象天天照,两把“尺子”天天量,他把这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不论是炎热的酷夏,还是严寒的隆冬,不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不论在机关,还是下基层,他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学“老三篇”,给自己提出改造世界观的要求;晚上睡觉前的必修课是学“老三篇”,检查一天的思想和工作。即使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他仍以坚强的毅力坚持学习。同志们看到他深夜学习的时候,关心地劝他早点休息,他总是满怀激情地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学习‘老三篇’一时一刻不能放松。”“身体差一点革命照样干,不学‘老三篇’就要迷失方向。”去年“双抢”期间,陶苏华同志来到罗家公社岗下大队第二生产队参加劳动,住在烈属秦大娘家里。一天晚上,他和生产队干部研究工作至深夜,散会后回到房子里,又照例拧亮电灯学习“老三篇”。秦大娘一觉醒来看见陶苏华同志房里的灯还亮着,便靠近窗口关切地说:“陶政委,天都快亮了,通夜不睡,你会累垮的。”陶苏华同志激动地回答说:“不要紧,不学‘老三篇’睡也睡不着呀!”第二天一清早,他学完“老三篇”又和社员出工劳动去了。群众都说:陶政委是我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带头人。
陶苏华同志学习毛泽东思想废寝忘食;宣传毛泽东思想满腔热情。他经常说:“让毛泽东思想在群众中扎根,人人部按‘老三篇’办事,这是革命战士的最高职责。”他担任县革委副主任以来,十分重视常委中心组的学习,总是亲自安排学习计划,模范遵守学习制度,带头讲用学习心得,斗私批修。新县委成立以后,他当选县委副书记,又积极协助县委书记狠抓领导班子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再教育、再学习。他还同社员群众一道学习“老三篇”,向他们宣传“老三篇”,灌输“老三篇”精神,他常说:“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要有完全彻底为革命的崇高思想境界,胸怀大目标;学习《纪念白求恩》,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风格,铸‘公’字的灵魂;学习《愚公移山》要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气概,有个’拼’的虎劲。”陶苏华同志走到那里宣传到那里。先后买了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几万册送给贫下中农和民兵。群众称赞说:“陶政委是‘老三篇’铸出的好党员,毛泽东思想的好宣传员。”
把心血倾注在羣众身上
陶苏华同志在“老三篇”的哺育下,对人民群众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甘当群众的勤务员,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陶苏华同志爱民爱在根本上。他每到一地,最关心的是无产阶级的政权牢不牢,政治空气浓不浓,革命生产搞得好不好。他经常说:“不问政权建设,不抓突出政治,不搞阶级斗争,就是对毛主席最大的不忠,对人民最大的不爱。”去年春,他到罗家公社一个生产队蹲点,发现这个生产队的主任被地主拉下了水,革命生产冷冷清清。他便放手发动群众起来抓阶级斗争,为贫下中农撑腰,并向贫下中农表示:毛主席的指示没有落实不走,阶级敌人不挖出来不走,革命、生产上不去不走!他的“三不走”,大长了贫下中农的志气,大灭了阶级敌人的成风。贫下中农说:“有了陶政委的‘三不走’,我们心更明,胆更壮”。终于把那个地主分子揪了出来,进行了狠批猛斗。陶苏华同志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对那个犯错误的干部,耐心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同他一起忆苦思甜,忆苦思权,使他同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来。从此,这个生产队面貌焕然一新,革命、生产蒸蒸日上,贫下中农喜气洋洋。
陶苏华同志在政治上对人民爱得深,对敌人恨得狠。在生活上,处处想着人民,事事为着人民。
他无论到工厂、农村,走到那里就把党和毛主席的关怀送到那里。担水,劈柴,扫地,清猪圈样样干。他自己拿钱买药品、药箱和理发工具,帮贫下中农看病、理发。他为了支援农业生产,自己拿出了六百多元买了两部电动打谷机,以武装部的名义送给一个生产大队。他处处关心群众疾苦,那个同志有病他总是问寒问暖,百忙中抽空去看望,想方设法帮助把病治好。同志们感激地说:“陶政委关心群众胜亲人!”
陶苏华同志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他对自己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低标准,艰苦朴素。脚上穿的是解放鞋,床上盖的是普通战士的被子。下乡时为了不增加群众麻烦,一块门板、一条长凳也能睡觉。在武装部,他经常教育同志们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红军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他为革命、为人民埋头苦于,公而忘私。他的大女孩患乙型脑炎,顾不上治疗留下了后遗症。自己身患严重胃病、关节炎,神经衰弱,十几年来从没请过一次假,没住过一次院。逢年过节他很少回家,总是走到群众家里去拜访、座谈,做群众工作。
陶苏华同志为人民吃苦耐劳他情愿,为人民舍身忘己他心甘。贫下中农说:“陶政委当官不象官,比我们老表还要老表,真是我们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把革命当作生命的第一需要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陶苏华同志心里时时装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行动上处处体现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有句誓言:“活着就要拚命干,一生献给毛主席。”他那种豁出命干革命的精神,凡是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陶苏华同志体质很差,一米七五高的个头只有九十多斤重。但是他从来不知疲倦,每天总是工作、学习十七、八个小时,常常是肩背挎包,在廚房里站着吃碗饭又奔向战斗岗位。陶苏华同志说:“干革命就要和时间赛跑。生命是有限的,革命是无限的。要拚死拚活多干一点,努力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多作一点贡献。”
陶苏华同志十分关心领导班子和机关革命化建设。他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带给地方。有段时期,机关工作有些松散,对群众不够热情,他发现这个苗头后,及时组织全体干部学习两个“决议”,讨论机关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措施,使机关革命化大大前进了一步。陶苏华同志把他抓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著作的群众运动摆在自己工作的第一位;把全县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抓得很紧很紧;他亲自抓基层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和组织革命化;他一字一句地研究修改全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的决定稿;他亲自到罗家公社抓典型;他风里来,雨里去,走遍了南昌县的每一个公社和大部分大队。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的教导和林副主席“军队不抓基层不行”的指示,他把三大革命第一线作为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战场,作为自己改造世界观的好课堂。他有一个办公室,但长年累月没有坐过。除了在县里开会和处理重要工作外,其它时间都扎根在基层,和广大贫下中农同学习、同生活、同劳动、同商量。仅去年后七个月的统计,就有一百四十五天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去年十二月的一天,他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后,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想起五新电站还有事要商量研究,又连夜赶到电站工地,第二天一早又赶回县里参加另一个会议。同志们都说:“陶政委真是争分夺秒为党工作的党员。”
“领导就是火车头,艰苦的地方要走在前头,重担子要挑在前头,关键时刻要冲在前头”。陶苏华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和前年,南昌县先后八次大规模的抗洪抢险战斗,作为抗洪副总指挥的陶苏华同志,每次都是和防洪抢险大军奋战在第一线,那里危急就出现在那里,几百里的防洪线上,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每段堤上,都滴有他的汗珠。有时几餐顾不上吃饭,有时几天睡不上觉,病情严重时,他总是咬紧牙关,连哼也不哼一声。有一次,他在黄马公社白城大队指挥防洪,清晨六时到晚上十时,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和贫下中农在水里干了一天。一位干部赶到堤上找他吃饭、休息,只见他浑身泥和水,卷着裤脚正在堵个泡泉。这位干部连催了他几遍:“陶政委,你从早上到现在没有进一粒米,一滴水,身体又不好,这样干怎么行呢?快去休息吧,这活我们来干完。”陶苏华同志说:“这里是战场,不战胜洪水,我决不离开。”他指着那些正在紧张地挖泥运石的群众说:“大家为了战胜洪水,保护国家财产,都在拼死拼活地干,我怎么能休息呢!”带头人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工地上的防洪大军干得更有劲了,大堤终于保住了。这时,陶苏华同志才在一条长板櫈上躺了一会,早上九点多钟,他又步行到离白城六十里外的另一个公社去。这条路尽是石头、泥浆,走了一段,他的脚上就打起了几个大血泡,随行的同志一再劝他休息一天再去。陶苏华同志坚定地说:“为了保住国家财产,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前面就是刀山也要去闯,死也要死在前面。”
有一次,他从农村劳动回到部里,刚跨进值班室,就一头倒在门旁的床上。部里的同志都知道,政委不管怎么累,白天是不躺床的。副部长郑文谊看到他脸色很不好,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热得烫手,原来陶苏华同志病又发了。同志们劝他休息,到医院瞧瞧病。他连声说:“没什么,没什么。”他镇静了一会,吃力地站起来背着挎包又到县革委参加会议,安排工作,照例又是很晚才休息。第二天一早又赶赴罗家公社,和社员一起挑粪上田,挥锄开荒,拔秧、栽禾,收割打晒……
陶苏华同志拼命干革命,忘我为革命,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他始终牢记毛主席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导,在领导班子中带头亮私斗私,从灵魂深处不断反“骄”破“满”。
有一次,上级表扬了武装部,他发现自己产生了“荣誉面前有一份”的思想,就在干部会上,在群众中亮“骄”字的相,挖“骄”字的根。发动大家以毛主席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导为武器,反骄破满。又带领全体领导同志集体到罗家公社胡家大队学习,请大队干部介绍用“老三篇”改造世界观的经验,结成帮学对子。
陶苏华同志就是这样,坚持前进一步找一次差距,表扬一次反一次骄满,在“老三篇”光辉指引下,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南昌警备区第三届活学活用毛理东〓〓积极分子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陶苏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昌县武装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