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进行路线敎育 不断提高路线覚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6358
颗粒名称: 深入进行路线敎育 不断提高路线覚悟
分类号: D64
摘要: 1971年1月,南昌县罗家公社党委从“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体会到: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党委“一班人”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
关键词: 路线教育 领导班子 农村

内容

在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怎样实现思想革命化?怎样带领群众敢斗敢闯,自觉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南昌县罗家公社党委从“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体会到: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党委“一班人”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
  树雄心 为革命作出新贡献
  罗家公社党委是在激烈的两条路线斗争中诞生的。该公社靠近市郊。过去,由于大叛徒刘少奇“重副轻农”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影响,曾一度出现了“抓钱不抓粮”的现象。公社党委带领广大社员群众以大寨为榜样,紧紧抓住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夺取了革命、生产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被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
  “在七十年代第一年,如何作出新贡献?”这是摆在罗家公社党委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开始,有的人“关起门照镜子”,用六十年代的眼光看七十年代的要求,认为“成绩不少,产量不低,贡献不小”。后来,他们从报纸上、广播里了解到许多“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接着,公社党委“一班人”到群众中去,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和“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的伟大教导,围绕着“是艰苦奋斗,创社会主义大业,还是胸无大志,消极守业,当懒汉懦夫?”这个问题,展开大辩论。大家认真地回忆了一下自己参加革命二十年来,到底为人民做了多少事?算了一笔“罗家公社到底为人类作出了多少贡献?”的账。一算一比,他们觉得脸上发烧,心里发热,感到很惭愧。解放二十余年来,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掌了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罗家公社旱涝保收,粮食产量比解放前翻了一番。但是,自一九六三年以来,粮食亩产停留在八百斤左右。贫下中农尖锐地批评说:“我们的生产是老公公的方法,老婆婆的步伐,老祖宗的产量,老保守的思想!”一针见血几句活,对公社领导班子震动很大。他们抓住班子成员“怕担风险”这个主要矛盾,层层举办学习班,使大家认识到:革命年代就要有革命思想,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就要斗争,要勇于担风险。革命不是平常演戏,不能排练熟了再上台。要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广阔的舞台上,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在夺高产的日日夜夜,罗家公社党委成员投身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形成了一个团结一致的战斗堡垒。公社除留一名常委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余扎根大队、生产队蹲点。他们和群众劲使在一块,汗流在一处,心贴在一起,粉碎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干扰和破坏,全公社去年矮秆良种推广面积,早稻达百分之九十八,晚稻达百分之百,实现了粮食平均亩产超千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新贡献。
  闯新路 自力更生写新篇
  在农业学大寨的问题上,是自力更生,还是向上伸手?是单纯看条件,还是主要看人的因素?这也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对于这个问题,罗家公社党委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罗家公社由于全面推广矮秆良种,早稻晒田后土质变硬,需要精耕细作,增加大量的劳动力,而公社仅有的几台拖拉机又跟不上。怎么办?这时,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把农业机械不足的问题提到党委会上来讨论,许多同志提出:“学大寨,闯新路,没有‘洋机’造‘土机’!”但是,有人觉得:公社农机厂是个“一把子米、一勺子水”的小厂,一无资料、二无设备、三无技术,“鸡窝里飞不出凤凰来”,主张“向上伸手”。
  罗家公社党委认为:这是“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是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表现。在党委会上,大家从造拖拉机问题上的争论,想起了另一些事情,引起了他们的深思:大家在道理上都懂得要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在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对那种“只问粮、油、棉,不抓权、线、观”的思想也作过多次批判,可为什么一接触到实际工作,有的同志又不自觉地走老路呢?经过分析,他们认识到:新的班子成立了,但路线斗争并没有结束。“老话顺口,老路好走,老思想难丢”。说明班子换了新的,取得了新成绩,旧思想仍然会侵袭,新的班子仍然存在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
  公社党委带着“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还是依靠外援、向上伸手?”这个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和“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群众落后论”等黑货,大破“这也办不到,那也不可能”的懦夫和懒汉世界观,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雄心壮志,大大提高了公社领导班子成员继续革命的觉悟。这时,有一件事对他们感触很大:公社工副业修建队有个木工,利用休息时间在地上比比画画,用土办法设计了一种脚踏拖拉机。并和工人群众一道在几台破旧的车床上干起来了……,工人、贫下中农敢斗、敢闯的革命精神,给班子成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工人、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学大寨的革命精神那样强,自己却总在一个“老”字上兜圈子?“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从世界观上找原因,认识到:政权变不变,看走什么线。而执行方针路线的决定因素,又在于公社党委成员的思想革命化。于是,班子成员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为武器,狠斗了自己头脑里的资产阶级“私”字,猛攻一个“老”字,坚持一个“闯”字,和广大革命群众一道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六昼夜就造出了我省第一台安源一七〇型拖拉机,为实现农业“四化”闯出了一条新路。
  争朝夕 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罗家公社党委率领社员群众在革命化的大道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广大贫下中农再接再厉,乘胜前进,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倡议。当时,班子内的思想斗争也很激烈:有的人在成绩面前找差距,迈开大步继续往前闯。有的人则认为:建设新农村,没有十年、八年完不成。主张“步子放慢一点,不要闯出乱子来!”
  是快马加鞭永向前,还是背上“成绩”的包袱慢慢爬?这是在新形势下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公社党委结合本公社的实际,和社员群众一起畅谈国内外突飞猛进的革命形势,大破“平平子过”、“慢慢子来”的思想情绪。大家认识到:跃进年代要有跃进步伐。只有紧跟毛主席,阔步向前进,才能不断攀登革命化的高蜂。
  当时,公社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打起背包,带领“一班人”深入基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火线上干着指挥。他们开“诸葛亮会”,请群众想办法,出主意,提措施,订规划,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胡家大队的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只用二十九天时间,就建成有一百二十幢新房的新农村,为全公社树立了“农业学大寨”的榜样。
  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的伟大教导,立即抓住胡家大队学大寨,建新村的活典型,在公社十五个大队全面推广。让点上的经验在面上开花,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南昌县通讯组 罗家公社通讯组)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