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点亮万盏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6144
颗粒名称: 红心点亮万盏灯
并列题名: ——记南昌供电局路灯班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的先进事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71年1月7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南昌供电局路灯班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的先进事迹的文章。
关键词: 先进事迹 供电局 工人

内容

每当夜幕初临,眺望南昌全城,八一大道、井冈山大道以及大街小巷,万盏灯火齐明,汇成了灯的海洋,照耀着这英雄的城市,战斗的城市,大跃进的城市。
  万盏灯火的点灯人是谁呢?不论是骄阳如火的盛夏,还是雪花漫天的寒冬;不论是雷电交加的深夜,还是雨大风猛的清展,人们总可以看到穿街过巷,沿江跨堤维修线路和路灯的工人同志。他们就是南昌供电局路灯班的工人。
  人们热情称赞:“万盏路灯的点灯人有颗红亮的心。”
  南昌供电局路灯班的工人说:“万盏灯火全靠毛主席哲学思想点亮。”
  闯进了哲学大门
  几天来,路灯班的工人们热烈地谈论着一件事:哲学并不难学,我们完全能够学好。这番议论是有来由的。
  路灯班十二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六十一岁;有文盲,也有半文盲。有人听说路灯班自动组织学哲学小组,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时,便跑来故意问他们:“什么叫哲学?”路灯班有的同志也感到,“我们是蹬电线杆、修路灯的大老粗,学哲学恐怕不行。”
  然而,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路灯班的工人们决心闯进哲学的大门。一天,他们在人民大道改装路灯,全长共二十三盏灯。一个上午工作了四小时,没有休息一分钟,只改装了九盏灯。按照这样的速度干下去,即使中午不休息也要干到下午七点钟,而且还要影响人民大道全线不能按时亮灯。
  怎么办?有人提出来个突击;有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任务越重越要学习毛主席著作。班长支持了后一种意见。于是,大家坐在工地上翻开毛主席光辉哲学著作《矛盾论》。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找矛盾,找出了工序较多,人员较少,升降梯只有一个,街上来往车辆行人又多等影响改装路灯进度的矛盾。接着,他们又遵照毛主席关于“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的伟大教导,找出了由于领导急于完成任务,分工考虑得不细,蹬杆的人少了这一主要矛盾。重新调整了分工,蹬杆的人由原来的两人改为四人,结果在下午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改装了十四盏灯,提前完成了任务。
  工人们的心不平静了。胡炳龙兴奋地说:“摆问题就是找矛盾,捉主要矛盾就是牵‘牛鼻子',牵住了‘牛鼻子’‘牛’就要乖乖跟我们走。这里就有哲学,这样的哲学,我们学得会。”
  几天后,路灯班接受了改装反修路二十六盏路灯的任务。开始,他们完全像人民大道那样分配人员,谁知干了一个多小时,只改装了一盏灯。为什么按照人民大道的方法分配人员,在人民大道能加决速度,而在反修路速度却这样慢呢?为什么在人民大道蹬杆的人忙不过来,而在反修路却是配合的人忙不过来呢?上次在人民大道牵到“牛鼻子”,找到了主要矛盾,今天反修路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
  于是,他们又到毛主席哲学著作中找答案。毛主席教导说:“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毛主席的教导,照亮了路灯工人的心。事情很清楚,反修路和人民大道具体情况不一样,照搬人民大道的经验,当然就要造成蹬杆的人在电杆上闲着,配合的人忙得不可开交的现象,这样,装灯的工效自然不高。经过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他们加强了地面的准备配合工作,又提前完成了改装路灯的任务,显示了毛主席哲学思想的无比威力。
  路灯班工人们心潮起伏,激动不已。哲学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什么深奥呢?有什么难懂呢?我们工人阶级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丰富的三大革命运动的经验,就是要做哲学的主人,就是能做哲学的主人。
  路灯班的工人同志闯进了哲学大门,
  拨亮心头一盏灯
  路灯班的工人们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始终抓住了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这个班有个青年工人,叫胡溅根,家庭出身很好。由于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一度生活散慢,工作稀拉。每次出去维修路灯,总要出差错,总要别人给他“补课”。过去,大家一见到他有什么缺点错误就批评,总认为批评才能使他转变过来。可是,事与愿违,胡溅根一点起色也没有。
  一次,有个同志和胡溅根争吵起来。
  一个说:“我看你胡溅根不是鸡蛋,决变不成鸡子。”
  一个顶上来:“送进食堂的蛋,就没有一个变成鸡子的。”
  如何做好胡溅根这个后进同志的转化工作呢?这场一个片面强调“内因”,一个片面强调“外因”的争吵,成了全班共同思索的问题。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教导,认识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没有同志们的帮助,胡溅根的进步要受到影响;但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胡溅根不发挥主观努力,别人再帮助,也是进步不了。
  于是,在外因方面,他们改变了以前对胡溅根老是批评没完的做法。让他的母亲给他忆苦思甜,讲家史,启发他的阶级党悟。多看他的长处,一发现他的积极表现,就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扬。使他感到同志们对他是关心爱护的。在内因方面,为他创造发挥主观努力的条件,在“一打三反”运动中,让他组织班组批判会,让他写稿,有的工作放手让他去干。
  这样一来,胡溅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认真学习,积极工作,进步很快。例如,有一次,胡溅根在抚河区修理路灯已经到深夜十一点钟了,按理他已经完成了一个晚上的路灯维修任务。可是,当他在回供电局的路上发现有三条街巷的路灯坏了时,又自动地修好了一条街巷的路灯。这时,他所带的灯泡已经用完了。他的脑子里闪出了明天再来修剩下的路灯的念头。就在这时,群众要求他今晚修理好两条街巷的路灯。到底是“明天再来”还是“今晚修”?胡溅根狠斗了“私”字一闪念,不顾劳累,回供电局取了灯泡,又去修那两条街巷的路灯,一直到凌展三点钟。当地群众为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为人民”。
  “为人民”是胡溅根在思想革命化大道上大踏步前进的标志。他“为人民”朝气蓬勃,在盏盏路灯上洒热汗;他“为人民”不分份内份外,维修路灯时,连群众家里的电灯也修。受到了群众的热情赞扬。胡溅根心头的一盏红灯拨亮了,去年总评时被评为五好职工。
  胡溅根的转变,给了全班同志一个很大的启发: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必须在改造世界观上狠下功夫。这个班有个老工人罗政标,在一次工作中不慎摔断了手臂,接好后,医生要他好好休息,并要他每天用温水浸三次。有人也说:“罗师傅,要好好休息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可是罗政标却越休息越感到不是味道,越休息越不安心。
  “身体是不是革命的本钱?”他用毛主席哲学思想一分析,认识到:摔断了手是需要休息的,但是,只强调消极的休息,不去战胜疾病,一点力所能及的活都不干,实际上就是刘少奇鼓吹的要“钟爱自己”的反映。什么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革命的本钱。于是,他每天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活,把干活当练臂。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使他在思想革命化道路上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
  点亮街头万盏灯
  路灯班只有十二个工人,和他们担负的全市二百公里近万盏路灯的安装维护任务,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过去,他们只靠群众的反映才去修理,没有掌握路灯、线路、线杆出事故的规律性。因此,总是打被动仗,值班室电话铃声不断:一会儿这里一片路灯不亮,一会儿那里线路碰线,一会儿又是什么地方线杆倒了。纵然忙得团团转,群众也还是意见一大堆,吃尽了苦头。
  例如,有一天凌晨两点钟,值班员接到群众电话反映,宁冈路路灯开关失灵,一片路灯不亮。班长熊三老从被窝里被叫醒去修理。当他修理好宁冈路一带的路灯回来,刚要躺下睡觉时,又来了电话,说是八一桥桥灯不亮了,又要去修。就这样,熊三老忙了一个晚上。
  怎样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路灯班的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的教导,找到了工作被动的原因,是不了解路灯、线杆、线路和各种事物的关联,不了解发生事故的规律性,没有掌握处理事故的主动权。
  于是,他们建立了巡线制度,在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派梅新和黄家成两同志每天出去巡线,在巡线中找到了靠近下水道的线杆霉烂得快,穿过树枝的电线容易被打断,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路灯、线杆、线路出事故多等客观规律,采取了相应措施:在栽插线杆时远离下水道,剪断靠近电线的树枝,刮风下雨时着重注意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如东坛巷的一根线杆霉烂了,他们及时地换了新线杆,使在几天后的大风中避免了一次事故。
  然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只能逐步认识。起初,巡线人员只是把查出的问题交班长派工处理就算完事,由于班长不知道要处理的问题的轻重缓急,虽然掌握了规律,往往还是“马后炮'’。后来,通过实践,梅新和黄家成主动把巡线和维修结合起来,一般能处理的问题就自动处理,只是发现了重大问题的地方,才回来告诉班长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解决。使维修路灯的工作,由被动真正变成了主动。
  路灯班的工人们就是这样,靠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且拿了这种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如当他们发现井冈山大道由路中花圃改为两边花圃的道路时,便主动去改装路灯,当他们知道经过八一桥的一个新工地在兴建时,就事先作好改装桥灯的物质准备,一接到上级指示,在很短时间里就改装好了桥灯。
  万盏路灯红心点亮,颗颗红心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照亮。路灯班的工人怀揣毛主席光辉哲学著作,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南昌供电局报道组、本报记者)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本报记者
责任者
胡溅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