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劌論战」想到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3428
颗粒名称: 从「曹劌論战」想到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1年5月9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要善于抓住时机的文章。
关键词: 时机 生产 思想政治工作

内容

「左傅」里有一則曹〓論战的故事。
  春秋时候,强大的齐国侵略魯国,交战于长勺地方。魯庄公准备立即出击,謀士曹〓出来阻止說:「未可」。等到齐軍擂过第三遍战鼓,曹〓說「可矣」。結果齐軍大效。魯庄公見齐軍大敗,打算馬上追击,曹劌又出来阻止,說:「未可。」待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后,說:「可矣。」結果齐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魯庄公問这是什么緣故,曹〓答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測也,惧有伏焉。吾視其轍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段話虽很簡单,却說明了頗为重要的道理。
  首先,要善于利用时机。打仗要善于抓住战机,「彼竭我盈」,不正是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嗎!「轍乱旗靡」,不正是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嗎!曹〓看出,幷且抓住了这些战机,这就是魯軍以弱胜强的全部秘訣。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体,而任何矛盾的解决,都必須具备一定的客覌条件。当这些条件具备或成熟的时候,就是解决矛盾的良好时机。但客覌世界又是千变万化,务件在不断发展,良机短暫,一去不返。因此,人們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必須当机立断,始能得心应手,馬到成功。可是,有些人,往往习慣于一种「赶后不赶前」的工作方法,常說「慢慢来」「晚不了」。因而行动迟緩,跟不上客覌事物的变化。当然,有的問題,即使晚几天去解决,也不至于弄到无法收拾,但是錯过良机,困难因素势必增加,有利条件势必减少,早干可以事半功倍,迟干却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那末,「机」在那里?曹〓断定战机,不是凭什么灵机一动,而是又看又想,看得仔細,想得周到。当掌握了充分的材料作了一番推理判断的功夫以后,才下結論。这吿訴我們:在具体工作中,「对于当时的全局和全时期有利益的、尤其有决定意义的一局部和一时間,是应該抓住不放的」。不能失之过早,也不能失之过晚,通常常我們說的工作中分淸輕重緩急,这这「緩」与「急」的标准也就在这里。但是,一切从現实情况出发,在决定「这有决定意义的一局部、一时間」之前,我們必須深入实际,摸淸情况。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积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