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面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1706
颗粒名称: 在大自然面前
并列题名: ——記邓倫鑫的英雄事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1年3月10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青年永战大队党支部书記邓倫鑫同志带头改造新建县大塘公社的王家圩的文章。
关键词: 党支书 英雄事迹 社员

内容

提起新建县大塘公社的王家圩,誰都会皺眉搖头,因为那里的土质实在太差了,加上自然灾害,产量极低。解放前,当地流傅着一首歌謠:
  有女莫嫁王家圩,
  十年九次水漫堤;
  上年栽禾田連田,
  下年冒飯到口边。
  解放后,虽然逐步提高了产量,但老农們却說,这是「拉屎不生蛆,耘禾不洗手」的「卫生田」,沒有多大的奔头。眞的王家圩就不能改变面貌么!?青年永战大队党支部书記邓倫鑫同志用事实回答了这个問題。他听从党的指示,領导着一批年輕人在这里安营扎寨,櫛风沐雨地向荒洲夺粮。王家圩絕大部分是土层淺得只有两寸深的堑板田。为了彻底改造这些低产田,他召开了党支部大会进行研究,决定在田边建猪埸圈猪积肥,下湖打草漚肥,幷大挑塘泥,改变土壤性质,加深耕作层。他們迎着凛冽的寒风,使一口沉睡十二年的老塘翻身了,取出了两万多担塘泥;邓倫鑫同志幷亲自駕船带鐮上洲打草。肥料問題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水利問題,历年来王家圩受澇面积都在八百五十亩左右,幷有二百五十三亩常年因澇不收,五百九十二亩田只能栽一季晚稻。邓倫鑫同志为了摆脱靠天吃飯的被动地步,实地进行了勘查,与支委們研究出开两条长达四里的圳路的办法,一条由河里通向湖里,一条由湖里通向河里,旣可排澇又可抗旱,对夺取丰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去年7月,因天干地硬,有部分田栽不下去,为了保証播种面积,完成国家計划,党支部决定轉移陣地夕向湖脚进軍,当时有一些社員思想不通,邓倫鑫同志就耐心地进行思想工作,幷以往喻今,总結栽湖脚的經驗,坚定了羣众的信心,結果,在湖脚地区收获了五万四千斤稻谷。
  在邓倫鑫同志的領导下,去年永战大队的社員羣众,經过一年的奋战,終于改变了穷洲的面貌,获得了大丰收,1960年粮食食总产量比1959年长长180;棉花、芝麻、甘蔗等經济作物夕也取得了高产;家禽家畜飼养及水产和其它副业也有显著的发展。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倫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