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图书馆
南昌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昌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超星发现
首页
知识信息
大办農業大办粮成績顯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0302
颗粒名称:
大办農業大办粮成績顯著
分类号:
F329
摘要:
新建县梅岭垦殖埸认眞貫彻「以粮为綱,全面跃进」的方針,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取得了显著成績。1960年粮食产量比前年增长了26.4%,不仅实現了自給,而且卖給国家余粮一百五十七万斤。
关键词:
粮食
产量
农业
内容
新建县梅岭垦殖埸认眞貫彻「以粮为綱,全面跃进」的方針,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取得了显著成績。1960年粮食产量比前年增长了26.4%,不仅实現了自給,而且卖給国家余粮一百五十七万斤。
梅岭垦殖埸极大部分是山区。大多数田地都分布在山沟和山谷里。气候比一般平原地区寒冷,无霜期短。解放前,这里的羣众有几句俗話:「肩挑八根索,只〓没有落,落了三天雨,餓得眼見鬼。」一天到晚弄点木器、竹器到市鎮里去換粮食,若遇下雨时搞不成,就只有餓肚子。解放初期,在党的領导下,虽然农副业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副业生产还占主要,粮食还要国家供給,由山下挑上山去。建場三年来,这个埸坚决响应了县委的号召,为实現山区粮食自給而努力。树雄心,立大志,在全場范圍内掀起了「四变」「三改」运动,晚稻变早稻,一季变两季,旱地变水田,冷浆变热浆;改革耕作制度,改进耕作技术,改变土壤。經过連年的奋战,这个埸由原来六千五百多亩冷浆田减少到現在的八百亩,原来全年只能栽一季晚稻,变成了早、中、晚稻都能栽,不仅实現了粮食自給,而且有大量余粮。
这个埸在貫彻以粮为綱,全面跃进」的方針过程中,采取了領导与羣众相結合的方法,彻底地改革耕作制度。在改革耕作制度中,这里的羣众存在两种思想,一种是「靠山只有吃山,要想一季变两季,除非換过一层天」,一种是「可以改,坚心能穿石」。針对这两种思想情况,埸党委組織干部和羣众进行辯論,把政策交給羣众,从而統一了羣众的思想认識,同时,总結了羣众改变土壤的:「开沟辟泉」「开辟阳光」「燒火土灰」「两土不和,长一年好禾」的宝貴經驗在全埸范圍内推广。这个場还推广了「盐水选种」,并采取加施暖肥和蓄水防霜防冻等措施管好秧田。栽禾时,場党委又发动羣众討論,不同的田里訂出不同的密植規格,做到了合理密植。
俗話说:「作田靠肥」,这个埸根据因地因时制宜的精神,狠抓肥料。梅岭是个山区,一般都适宜施暖性肥,因此这个埸的每个大队都有一个以上的土窑,常年抽調了适当的妇女劳动力燒火土灰肥,哪里缺肥就到哪里燒,按制度三到四天檢查一次。在积家肥方面,这个場做到了按質論价,付給报酬,把各种家肥分成等級,半月結算一次,要錢給錢,要工分記工分。光积好肥不行,还要用好肥。这个埸一貫貫彻了因时因地施肥的原則,冷浆田、热浆田、深泥田、硬板田施什么肥料都有所区别,栽禾、耘禾阶段施什么肥,也有分寸。
加强生产第一綫,加强落后地区的領导,狠抓先进因素,是这个埸获得高額丰产的重要原因。去年春天栽禾时,他們就連續在白果大队和西昌大队召开了現埸会,及时地总結了白果大队由于执行了定額,合理組織劳力,栽得快,栽得好的經驗;吸取了西昌大队由于劳力使用不当,准备工作做得差的教訓,在全場范圍内推广了白果大队的經驗,使全埸的早稻提前三天栽完。
(梅岭垦殖場党委通訊組、本报記者朱明生)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明生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梅岭垦殖場党委通訊組
责任者
新建县梅岭垦殖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建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