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鼎丞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3091
人物姓名: 张鼎丞
人物异名: 张福仁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27/001
起始页: 0166.pdf
性别:
出生年: 1898年
卒年: 1981年
籍贯: 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

传略

张鼎丞,原名张福仁,年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西湖寨一个贫农家庭。岁进私塾,断断续续地读了三年后,转入本村育智学堂念小学。 年夏初级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到外祖父家放牛。 年秋,在亲戚资助下进永定县城道南小学就读,年高小毕业后回家务农。年起先后受聘在金砂公学、丰朗励群小学教书。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 ,进步书刊不断传入闽西,张鼎丞如饥似渴地阅读,接触进步文化 ,接受革命思想。年,他到永定毗邻的广东省大埔县青溪保灵寺小学当教师。在这里,张鼎丞在大埔县委书记饶龙光的引导下,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一些革命活动。年月,经饶龙光、张高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月,张鼎丞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永定金砂,领导溪南里的革命斗争。他在金砂公学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发展党员,从事农运工作,并于月间建立了中共溪南支部,担任书记。月下旬,中共永定县委成立,张鼎丞当选为县委常委兼农民运动委员。 他除了领导群众开展日常的经济政治斗争外,并建立了以农会骨干为主的革命群众组织—— “铁血团”,为武装斗争作组织上和军事力量上的准备。年月,张鼎丞与卢肇西等领导了震撼八闽大地的永定暴动。张鼎丞担任暴动总指挥,率领溪南农民攻进永定县城。尔后,迅速率领农民军转入农村,并根据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指示,在金砂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在溪南和永安、平和县边境坚持游击战。同时,成立了溪南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为主席。这是福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它标志着福建省红色根据地的建立。他还与邓子恢一起,紧密依靠群众,领导溪南近两万多人口地区的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分田斗争,创造了溪南土改分田经验。这一经验,为后来闽西各县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月日,中共闽西特委在金砂成立,王海萍任书记,张鼎丞任组织部部长,邓子恢任宣传部部长。同时成立闽西暴动委员会,张鼎丞任副总指挥。为了便于领导和指挥,将龙岩、永定、上杭三县的暴动武装整编为闽西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十九师,下辖个团,张鼎丞任五十七团团长。 年月,毛泽东、朱德第二次率红四军入闽,攻克龙岩,挥戈永定。张鼎丞率永定红军游击队配合红军攻克永定县城。随后 ,张鼎丞被选为永定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在他和阮山等人的领导下 ,全县建立了个区、个乡的苏维埃政权。同时,闽西地方武装改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傅柏翠任纵队司令 ,张鼎丞任纵队党代表,谭震林任政治部主任。此后 ,国民党发动闽粤赣三省 “会剿”,红四军主力先后出击闽中、广东东江,张鼎丞则与谭震林等率四纵队在闽西独立作战。至年底,在闽西建立了个县、多个区、多个乡的苏维埃政权。年月,张鼎丞参加了在上杭县的古田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后 ,率部随毛泽东、朱德转战赣南。年月,张鼎丞奉命调回闽西,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 。此后 ,他与邓子恢一起抵制李立三 “左”倾错误 ,领导闽西苏区军民投入反 “围剿”斗争,致力于闽西苏区的建设,使闽西苏区得以巩固。 年月,在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张鼎丞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土地部部长。年月,张鼎丞被选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此后 ,积极组织召开各县、区、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政府,为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和建设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期间,他同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一起,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向王明的 “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但是,在年月起开展的所谓反 “罗明路线”斗争中,张鼎丞被扣上 “一贯来机会主义的错误与官僚主义严重”的帽子,受到了 “无情打击”,最后被撤销省苏维埃主席职务,调任中央粮食部副部长。 年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 ,张鼎丞向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提出回闽西工作的要求。获准后 ,他便于年月率一支多人的小分队回到永定,与红八团、红九团取得了联系,建立了统一的组织领导。同年月,他主持召开了闽西各县党和红军领导人会议,成立了闽西军政委员会,他被选为闽西军政委员会主席。月下旬 ,陈潭秋 、邓子恢、谭震林率部突破敌人的重围来到永定与张鼎丞会合。月中旬 ,召开了闽西南党政军负责人会议 ,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被选为主席。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与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分局失去联系的情况下 ,张鼎丞与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紧密团结,坚持从实际出发 ,制定正确的方针和灵活的政策,在闽西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军事上,他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各种有效的斗争形式,粉碎了十几倍于已的敌人的多次“清剿”,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和大块的游击区域。在政治上,对敌对阵营采取既斗争又争取分化的政策,变白色营垒为红色营垒 ,变反动壮丁队为红色武装 ,并允许群众搞 “白皮红心”,以对付敌人。这样,既保护了人民又赢得了群众对党的信任 。因此,在三年游击战争中,不仅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而且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敌人 ,支援了主力红军进行长征。 年月日 “西安事变”后,张鼎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于年月日在永定主持召开了闽西南军政委员常委扩大会,根据闽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开展和平运动的决定。他与邓子恢、谭震林联合签署了 《关于闽西南人民抗日救国纲领》和 《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三致粤军公函》。尔后,张鼎丞适时派出代表与闽西南军政当局进行谈判,积极推动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此时,原国民党十九路军的营长谢再发从香港回到龙岩适中,表示愿意介绍红军与粤军进行谈判,张鼎丞立即派龙岩县军政委员会主席魏金水出面,通过谢再发牵线与国民党粤军一五七师驻龙岩适中的吴麒营长作试探性接触。接着,又先后派谢育才和邓子恢为代表,负责与粤军及国民党龙岩行政专员公署进行谈判。年月日,邓子恢、谢育才终于与粤军一五七师代表旅长练惕生、国民党第六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张策安在龙岩商会谈判成功,并就正式谈判条文达成协议,签字生效。 随后,国民党军政当局释放了在狱的政治犯,双方停止了敌对行动。月下旬,闽西红军游击队集中于龙岩白砂,成立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与此同时,张鼎丞还积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闽南红三团因 “漳浦事件”枪械被缴和人员被扣留等问题。从而,终于使闽西南地区基本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局面。 年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下辖第三、第四两个团,共余人,张鼎丞任司令员。月日,第二支队指战员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的率领下,从龙岩白土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 第二支队到达皖南后,张鼎丞和粟裕副司令员等领导一致认为,二支队从闽西南来到苏皖抗日前线,面临着新的转变:一是从山区到平原、水网的地形地貌变化,二是从内战战场向抗日战场的转变,三是从游击武装向正规部队的转变。从而,作战对象、工作方法、战略战术也都随着发生较大的变化。只有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才能跟上形势发展,取得今后战斗的胜利。因此,在第二支队于年月移驻安徽泾县后,张鼎丞和粟裕立即抓紧时机,着力抓部队的整训工作。他们一方面对部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强化指战员的民族意识,激发抗日情绪,坚定斗志和信心;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进行平原游击战的演习,演练打骑兵的战术,练习游泳划船的技能。在这同时,对部队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克服游击习气。张鼎丞还经常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连队,调查研究,指导整训工作。部队经过整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正规的建军制度,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作战能力,初步实现了从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 年月中旬,张鼎丞奉命率新四军第二支队到苏南宁芜 (湖)铁路以东 、宁杭公路以西的江宁、句容、当涂、溧水、高淳一带,打击日寇 ,开辟敌后根据地。第二支队一到苏南的官圩,张鼎丞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 ,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发展敌后抗战的指示,部署首先在宁沪、宁芜铁路沿线寻找战机,开展袭击和破击战,狠狠打击敌人。在一年的时间里,二支队转战敌后,夜袭敌人据点,伏击敌人部队和车辆,破坏敌人的铁路、公路、电杆、桥梁,粉碎了敌人数十次扫荡,先后取得夜袭新丰车站、陵川河伏击战、小丹阳反 “扫荡”,以及当涂、水阳镇、官陡门、郭庄庙、狸头桥等大小百余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站稳了脚跟,和新四军第一支队一起,创造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张鼎丞领导第二支队进入苏南后,不但积极打击敌人,还努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帮助地方党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农、青、妇抗会,迅速打开了江南敌后的抗战局面,为建立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月,张鼎丞当选出席中共七大代表。随后即赴延安,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汇报工作,并准备出席中共七大。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张鼎丞作了 《关于新四军与东南党的工作》的报告。 年皖南事变后,张鼎丞曾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师长(未到职)。在延安期间,他经常到一些机关、部队介绍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和一年多来新四军英勇抗日的情况,还先后撰写了 《新四军在抗战烽火中成长着》、《为粉碎敌寇 “清乡”而斗争》等总结性文章刊登在有关报刊上。年月,张鼎丞任中共中央党校二部主任,主持了二部的整风。在延安整风期间,他认真执行中央的整风指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坚决抵制了 “抢救运动”的严重错误,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表扬。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务委员,参与领导华中的土地改革。 年夏,他参与组织了苏中战役。年北撤山东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务委员、组织委员会书记,分管党务、群众和农村工作。在华东局领导和张鼎丞的具体指导下,山东的土改、整党、生产救灾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他领导的五莲实验县土改等工作经验在山东解放区得到推广。由于土改和整党工作结合得好,极大地调动了山东地区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和支前的积极性,从而在人力和物力上有效地确保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年月上旬,张鼎丞率多名南下干部和叶飞、韦国清率领的十兵团万大军入闽,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解放了福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鼎丞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福建军区政治委员。他和其他领导一起,加紧进行城市接管和民主建政工作,成功地领导了剿匪、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努力发动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巩固海防,并致力于党的建设,为福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海防和交通等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张鼎丞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主任。年月,又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年月后,连续三届被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制度,打击敌人和刑事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费尽了心血,成绩卓著。 在 “文化大革命”中,张鼎丞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迫害,但他始终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 “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张鼎丞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年月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编辑 :戴尔济)

知识出处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83名新四军老战士的战斗历史,他们都是当年参加新四军,离休或终老在福建的正军职和省、部级以上的干部,以及长期在福建工作的新四军老战士中英雄模范和著名文化、妇女工作者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