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3083
人物姓名: 汪大铭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27/001
起始页: 0129.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9年
卒年: 1993年
国别:
籍贯: 上海宝山
民族:

传略

汪大铭,年农历七月初七 ( 月日)出生于上海宝山一个贫苦人民家庭。父亲是邮差,母亲是纺织女工,后来二人先后失业,成了城市贫民,但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供他读高小。年冬,他父亲去世。 年初,上海 “一、·二八”抗战爆发,孤儿寡母逃到上海租界,投奔住在法租界徐家汇的姨母,并跟着当园林工人的姨母去洋人的花园干些杂活。年冬,他到上海毛德润英文补习学校当勤杂工。这所学校有许多图书、报刊,他利用晚上时间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和马列主义著作,对他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他离开补习学校,到迦南医院 (私人诊所)当药剂员。 年之后,他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联系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成立了学习马列主义进步书籍的读书小组,接着又参加了上海学生界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年底他参加党领导下的上海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在下属的职业界救国会当小组长。这期间,他经常到沪东工人区做宣传工作,还参与了开办职救会业余无线电训练班的活动,团结、联络了一批抗日救亡青年骨干。 “七七”事变后,年春,他作为发起人之一,组织了上海战时服务团,带领上海职救会一批积极分子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一路上还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出,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辗转周折,终于在农历八月中秋这天到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泾县云岭。 年底,他在皖南新四军军部由章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月,他担任中共章家渡地区工作组长兼“民先”(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月调新四军军部政治部民运部任民运干事,月到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民运科主持工作,月任民运科科长兼中共繁昌县委组织部长。他白天黑夜深入乡村 ,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支援抗战 ,还根据真实素材写了一个反映日军反战题材的独幕剧 《一个皇军》。此剧曾在新四军 《抗敌报》发表 ,并在军部多次演出。同年月 ,几名新四军侦察员在芜湖查获一条走私资敌船时被国民党保安部队无理缴械扣押,他代表新四军只身前往国民党芜湖县政府交涉,讨还了人枪。 年秋,他调皖南云岭白果树中共中央东南局第一期党训班学习。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为时局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东南局决定从皖南抽调大批干部到苏南、苏北敌后去,加速开辟敌后新区的工作。于是汪大铭提前结束学习,随曾山、章蕴到苏南茅山敌后工作。 茅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包括江宁、镇江、丹阳、句容、金坛等县市,紧邻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汪伪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是敌伪统治的心脏地区。茅山西面和北面是日伪控制的长江和京沪杭铁路、公路封锁线,南面和东面有在日军进攻时溃逃下来、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躲在我军背后不断制造摩擦的多万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茅山游击区处在敌伪顽三面夹击的险恶环境中。汪大铭从年秋到年夏,历任中共句北县工委书记,江句中心县委书记,溧 (水)武 (进)路西北特委组织部长,茅山特委书记,茅山地委副书记、书记兼新四军茅山保安司令部政委。这一期间,他同茅山抗日军民生死与共,同仇敌忾,坚持斗争。他在陈毅、谭震林等新四军首长及苏南区党委正确领导和新四军主力大力支持下,放手发动群众,建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发展了地方武装和民兵基干队,巩固了各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通并确保了长江南北交通,组织征收公粮支援部队和抗日政权,领导抗日军民开展反 “扫荡”、反 “清乡”、反“蚕食”、反特清匪锄奸等艰苦卓绝的斗争,坚决反击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进攻,不断开辟、扩大游击区。他亲自参加和指挥过夜袭包巷,奇袭二圣桥和石马庙据点,强袭张边村、丁角巷、南镇街以及宝埝伏击战、薛埠攻坚战等多次战斗,都取得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拔掉了对我南北交通要道威胁极大的一些敌伪据点,还成功地争取伪南京警卫师一个连起义,受到苏南区党委和新四军十六旅首长通报表扬。 年初,因苏南区党委与新四军部队东进澄锡虞地区,茅山只留下少数地方武装和党政干部坚持斗争,一时同上级失去了联系。当时汪大铭在三游击区当中心县委书记,连 “皖南事变”这个消息也是偶然在敌伪报纸上看到的。那时茅山遇到严重灾害,不少老百姓断了口粮,我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只能咬紧牙关,靠野菜、芦苇根、麦皮、盐汤度日,大雪天也没有棉衣御寒。敌伪顽乘机夹攻,茅山游击区的范围缩得很小,武装人员不断减少,不少领导同志与优秀党员干部英勇牺牲,茅山特委书记陈洪也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后在浙东牺牲。同时有一小部分不坚定分子经不起严酷环境考验动摇逃跑,个别人甚至叛变投敌。在此情况下,苏南区党委指定汪大铭接任茅山特委书记。他临危受命,把被敌人打散的武装集中起来成立短枪班,并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化险为夷渡过难关。 年春,根据中央主力地方化、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指示,我新四军十六旅四十七团与茅山保安司令部合并,归茅山地委领导。地委书记吴仲超调走后,军部任命汪大铭为茅山地委书记兼保安司令部政委。年下半年,地委班子只剩个人坚持工作。 当时地方部队急需补充兵员,军部要茅山专署迅速筹款上缴,江北部队将南下要准备粮草,反正的伪军要改造,部队要整顿训练等,任务非常繁重,每项工作都要人去做。汪大铭夜以继日,亲自动手,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科学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布置各县如期完成了任务,不久茅山部队上升为主力,配合江北部队过江南下。 年底,粟裕师长率领新四军一师个主力团过江南下,成立苏浙军区,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汪大铭率一个警卫连和电台到句北迎接,并组织民工运送军粮、挑运辎重弹药、抬伤病员。年月,粟裕、叶飞等率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数万大军,在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军展开浙西第三次自卫反击战。汪大铭积极组织民工支前,部署茅山地区溧阳、溧水、金坛、丹阳等县进行村村动员,人们翻山越岭,肩挑人背,跋涉几百里,把军粮、干菜送到浙西前线,仅金坛县一星期内就筹集了万斤粮食,有力地保证了新四军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的全胜。 年月,汪大铭奉命调到浙东区党委任代理组织部长。 年月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一面下令敌伪不许向我军投降,一面火急调兵遣将,收编伪军,向我根据地开进。党中央针锋相对,命令我军向敌伪发起进攻,收复失地。汪大铭同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一起,率部向浙东最大的敌伪据点宁波攻击,一直打到宁波西门望春桥。 为了争取全国和平民主,年月底,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党中央决定放弃包括浙东在内的江南个解放区,命令浙东部队以及浙东区党委所有公开的党政干部全部北撤到苏中地区,只留下极少数干部和精干武装,“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为了帮助留下的同志在今后险恶的环境中更好地坚持斗争,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亲自布置汪大铭以浙东区党委的名义起草了一份 《坚持浙东今后艰苦斗争的工作布置提纲》,经谭启龙、张瑞昌、黄知真阅后复写发给留下的干部。这份提纲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对敌策略,对坚持浙东斗争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说汪大铭起草这个文件是执行刘少奇的叛徒哲学和投降主义路线,对他进行残酷迫害。 年月底,汪大铭与浙东区党委随苏浙军区部队北撤,月底任浙东干部团政委。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决定,以苏浙军区第二、第四纵队与苏中军区教导旅合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次年月改称山东野战军一纵),快速进入东北。组织上决定汪大铭转到部队工作,任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后情况发生变化,国民党军准备向我山东解放区进攻,中央决定一纵留在山东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汪大铭任山东野战军一纵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年月任一纵二旅四团政治委员,年初任华东野战军一纵三师政治部主任,渡江战役前任九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一直在华东战场战斗。 他参加了大汶口、泰安、胶济线打顽八军、临沂、宿北、鲁南、枣庄、莱芜、孟良崮、滕县、豫东、淮海和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在战斗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及军队政治工作经验,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嘉奖,光荣地当选为第三野战军第一届英模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荣获国家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年月,汪大铭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派驻朝鲜人民军第三兵团联络组组长,志愿军二十军六〇师政委。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的一些战役和战斗 。他在朝鲜人民军部队里战斗了半年多时间,同朝鲜战友们一起同生共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受到三兵团首长嘉奖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勋章。 年,汪大铭所在的二十军奉命离朝回国,移防浙东沿海地区。当时浙江沿海除舟山群岛已被我军解放外,还有许多岛屿为国民党军和土顽海匪盘踞,敌人以此为据点封锁我海上交通运输,破坏渔业生产,还派遣武装特务滋扰沿海人民生活。为此华东军区和浙江军区命令六〇师结合部队两栖作战训练,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逐步解放这些敌占岛屿。六〇师党委决定由汪大铭为主成立前线指挥所,挺进到玉环岛。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先后解放了大小鹿山、羊屿、鸡冠山、积谷山、披山等岛屿。在准备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汪大铭接到命令,调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年,汪大铭调任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由于长期艰苦的战争环境,他患上严重的慢性肝炎和类风湿性心脏病,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两年多。以后任命他为二十八军副政委,因住院未到任。年初,中央军委批准他转业到地方工作。 转业后,汪大铭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委财贸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年冬调任中共厦门市委第二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汪大铭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加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受残酷迫害,先后被关押折磨达年之久。年月,汪大铭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第期也是最后一期 “解放干部”学习班学习。 年月,他被分配到在邵武县的省 “五七”干校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年月,汪大铭任华侨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负责恢复、重建因 “文化大革命”而停办的这所大学。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重建工作,短短几年,华侨大学便全面恢复并扩大。 年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福建省委对汪大铭冤案予以彻底平反,推翻了 “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恢复名誉。 年,汪大铭退至二线,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委员会副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此外还是 《福建党史月刊》编审、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他自参加革命后直到抗美援朝战争,都一直坚持写日记,共余万字,并基本保留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被中央党史馆收藏。年,他整理出版了 《汪大铭日记》。年,他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坚持茅山斗争的亲身经历,写了 《茅山情》一书,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以他为主创作并拍摄了抗战题材集电视连续剧 《江南风云》,并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播出,剧本获得江苏省建党七十周年征文奖。 汪大铭于年月日因病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岁。他留下 “丧事从简再从简,不搞遗体告别,骨灰由亲属撒入闽江”的遗言。 (编辑 :徐锦龙 )

知识出处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83名新四军老战士的战斗历史,他们都是当年参加新四军,离休或终老在福建的正军职和省、部级以上的干部,以及长期在福建工作的新四军老战士中英雄模范和著名文化、妇女工作者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