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3074
人物姓名: 孙克骥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27/001
起始页: 0092.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7年
卒年: 2005年
国别:
籍贯: 福建省崇安县
民族:

传略

孙克骥 ,福建省崇安县 (今武夷山市)人 。 年月生于一破落地主家庭。岁入崇安高等小学读书。岁随母到北京投靠二姨,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岁随母返福州。年考入福州三民中学。 年转学到福建学院附属中学。“九一八”事变后 ,孙克骥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月,参加中共南方临时委员会 (简称 “南临委”)在香港举办的训练班。随后 ,接受 “南临委”和新四军领导人张云逸指派的任务,去闽北、闽东地区与中共闽赣省委和闽东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年月 ,中共闽赣省委改称为中共闽浙赣特委,孙克骥任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 年月,闽浙赣地区和闽东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月,孙克骥参加新四军,任第三支队政治部宣传教育科科长。年月,调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任 《抗敌报》编辑,并参加军部直属政治协理处工作。月间,参加军政治部巡视团,到江南巡视部队工作。年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挺进纵队政治部宣传教育科科长。 年月初,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日的战略方针,新四军江南主力挺进苏北,在连续突破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和日伪军的拦截和围攻后,于月下旬到达黄桥地区。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为保持苏北反共基地,企图消灭立足未稳的新四军,于是,挟其优势兵力进犯黄桥。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建立了苏北指挥部,下辖个纵队,孙克骥时任第一纵队四团政治处主任,于月间参加了黄桥战役。 年月皖南事变后,孙克骥历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二团政治处主任、一团政治处主任,中共苏中第三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年,入苏中党校学习。 年月,任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教导一旅一团政治委员。同年月,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支队政治委员。后又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孙克骥先是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年月,调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政治部主任。月下旬,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苏中解放区是其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位于南通的国民党军第一 “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 ( 月中旬由李默庵接替),指挥个整编师个旅约万人,企图先占如皋、海安,尔后沿 (南)通 (赣)榆公路和运河线向北进攻,以策应向淮南、淮北进攻的国民党军,夹击苏皖边区首府淮阴。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粉碎国民党军对苏中解放区的进攻,配合淮南、淮北和中原军区部队作战,集中第一、第六师和第七、第十纵队共个团的兵力,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集中优势兵力,机动作战,打击敌人。从月日~月日,先后进行了次战斗,这就是著名的苏中战役 (七战七捷)。 孙克骥参与指挥的第十纵队参加了苏中战役中打得最为激烈的邵伯防御战。月日,由扬州北进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主力在飞机、大炮和炮艇的配合下,分路向邵伯、乔墅、丁沟猛攻。以黄百韬为师长的整编第二十五师是国民党的 “王牌部队”之一,全副美式武器装备 ,战斗力较强。我军士气虽高,但武器装备较差,部分指战员守备信心不足。孙克骥根据粟裕视察邵伯时给排以上干部所作战斗动员报告的精神和华中野战军政治部的指示,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和鼓励工作 ,部队情绪高昂,决心誓死守住通往两淮 (淮阴、淮安)的门户邵伯 ,保卫华中和两淮解放区。此役,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在苏中第二军分区第四、第五团等地方武装配合下,浴血奋战,顽强守住阵地,多次击退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 ,歼敌余人。月日黄昏,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如 (皋)黄 (桥)公路遭遇战中获胜 ,整编第二十五师侧背受到严重威胁,正面多次进攻难以得手,乃被迫撤返扬州,苏中战役结束。年,孙克骥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年,任华东军区苏北兵团第十一纵三十一旅政治委员,参加了是年冬举行的淮海战役。 年春节刚过,孙克骥奉命立即到淮安东郊第十兵团兵团部接受任务。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第十兵团政治委员韦国清和原苏北兵团副政治委员吉洛 (姬鹏飞)召见孙克骥和同行的原华中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杨进。钟期光指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 ,国民党军退到长江一线,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蒋介石除以万大军布防于宜昌至上海的长江沿线外 ,又以海军江防舰队和第二舰队位于长江中、下游 ,支援其陆军作战。我军为彻底摧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决定集中第二、第三野战军全力南渡长江,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京沪杭地区,尔后向东南、中南、西南进军。 在此大好形势下,国民党军中的有识之士纷纷同我们拉关系,找退路。经上海地下党做工作,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已向我们表示将在适当时机率部起义。三野前委决定派孙克骥作为陈毅司令员的代表,从政治上军事上协助林遵组织起义。三野政治部决定派杨进为孙的助手,一起直接到镇江,以李治平的名义写一封信到迎江路号找林遵。 孙克骥、杨进化装后,由中共江都县委联络部部长给他们搞来 “国民身份证”并陪同一起混在小商轮上过长江。到了镇江找到迎江路却没有号门牌,又从报纸上了解到林遵已与省主席联袂巡视江防,孙、杨遂到上海杨进的一位同乡处暂住。当从报上获悉林遵已回镇江时,孙、杨连夜赶到镇江。翌日,孙以福建同乡身份求林谋差事为名,持信混上林的旗舰惠安号。舰上一名戴姓福州籍海军少校军官进舱通报后出来对孙说:“林司令说,不认识李治平,很对不起,不能接见你。”随即叫交通艇送孙上岸 (后来才知道林顾虑舰上人多嘴杂怕有不测,又不便解释)。孙、杨返部汇报后 ,吉洛同意孙的建议先到上海 ,并在上海党组织的领导下对林遵进行策反工作。当他们回到扬州时,国民党军已封锁长江。遂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杨帆通过关系,安排孙、杨乘国民党军的运输船过了江。随后,与上海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在此之前,上海党组织已经由林亨元通过郭寿生(与林遵友情甚笃的同学,大革命时期曾是中共党员 ,当时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新闻处上校专员)对林遵做了许多工作。林遵还派第二舰队的中校轮机长阙晓钟与郭寿生联络。此时,孙克骥、林亨元和阙晓钟在上海阙宅商谈。阙一再表示林遵决不撤离长江和决心起义。孙提议当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时,林遵的舰艇调转炮口以火力支援解放军渡江。阙转达林遵的观点,决不能掉转炮口向江南开火,因为江南老百姓多,容易误伤,最好的办法是按兵不动,这就是协助解放军渡江。此时是月底 ,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准备派代表团去北平同共产党谈判。孙克骥提出与林遵当面谈判,林遵以处境困难为由婉言谢绝了。孙克骥认为林遵虽表示要起义,但也可能对和谈存有幻想,必须在政治上多做工作。遂与林亨元一起约见阙晓钟,在上海虹口公园的一个偏僻处 ,用福州话交谈。孙、林根据毛泽东 《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的基本精神,指出国民党当局只不过是想利用和谈得到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 ,中国人民只有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所以,决不要对和谈抱有幻想,“划江而治”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第二舰队的前途也有两个 :一是已经选择的起义 ,归顺人民,将来成为创立和发展人民海军的基础,有海军学识的国民党海军军官在未来的人民海军中将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前途是光明的;二是犹豫不决 ,坐失良机,大军一过江,只有当人民解放军的俘虏。明智者应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阙晓钟答应转告林遵。为了在政治上加强对林遵的影响,林亨元还通过郭寿生对林遵继续做工作。 年月日夜,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 日,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艘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迫使其他舰艇艘在镇江江面投降。 孙克骥与杨进、林亨元等人终于完成了策动林遵起义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年月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组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个办公厅。孙克骥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月,孙克骥调任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后任局长,并兼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南京公安总队总队长、政治委员和公安学校校长。曾先后组织指挥了侦破国民党第组潜伏特务的组织及电台,打击了多起国民党行动性特务组织的活动,组织进行了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 年春,孙克骥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年月起,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副政治委员兼广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年,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年,调任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国、缅甸边界定界工作,并配合第十三军剿灭逃缅国民党军残余李员麟部。年春,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年月起,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和被审查达年之久。 年月,孙克骥被任命为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他在清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解放老干部,平反冤假错案,解决 “文化大革命”和 “三支两军”遗留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年月起,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 年月,孙克骥离职休养。离休以后,他主持编辑出版了 《粟裕军事文选》( 年)和 《粟裕论苏中抗战》( 年)。年,又将自己年以后发表的篇作品汇集成 《夕拾集》出版发行。这些书籍资料对于研究新四军历史,弘扬革命传统,都有重要价值。年月,他将珍藏的幅名画捐赠给福建省美术馆,并将福建省政府因此奖励给他的万元钱赠给他的母校。 孙克骥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月日,孙克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岁。 (编辑 :徐锦龙)

知识出处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福建新四军人物传 下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83名新四军老战士的战斗历史,他们都是当年参加新四军,离休或终老在福建的正军职和省、部级以上的干部,以及长期在福建工作的新四军老战士中英雄模范和著名文化、妇女工作者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