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2604
人物姓名: 吴天亮
人物异名: 化名:吴新;许毓德;清江;希明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181.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21年7月2日
卒年: 1946年2月23日
籍贯: 晋江县白坡村
亲属: 吴烟腾;吴天图

传略

一 吴天亮,化名吴新、许毓德、清江、希明,1921年7月2日出生于晋江县白垵村的贫农家庭。他8岁进白垵村三民小学读书,课余帮助家里劳动,自幼养成勤劳习惯。他是学校的好学生,又是家长的好帮手。 1932年,吴天亮的长兄、共产党员吴烟腾回村开展革命活动,通过关系,聘请中共晋南县委委员蔡华西来白垵村任小学校长。学期中,蔡华西选拔了吴天亮等20多个学生和校外10多个穷孩子组成共产主义儿童团。年仅12岁的吴天亮,被选任儿童团团长。在党支部领导下,儿童团制定了严格的纪律,担负站岗放哨、通讯联络、侦察敌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工作。自1932年至1936年期间,吴天亮带领的儿童团小伙伴们作出了很大成绩,成为白垵党支部的得力助手。 1933年夏,吴天亮因家庭困难而停学,到砖瓦厂当学徒。翌年,他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仍然负责儿童团的工作。10月间,反动派调集兵力疯狂进攻安南永革命根据地。白垵党支部执行上级指示,配合各地展开反“围剿”斗争。吴天亮根据党支部的部署,把儿童团组织起来,白天站岗放哨,监视敌情;夜间执行砍电杆、剪电线、烧桥梁,破坏敌军通讯交通的任务;并发动群众献钱、献物支援游击队。 1935年初,国民党税棍带了10余名敌军,进驻垵白村强征钱粮。他们手持武器,闯入群众家里,翻箱倒柜,抢粮食、夺衣物,甚至赶猪牵牛。村民对此切齿痛恨,纷纷要求惩罚这些坏蛋。中共晋南县委为解除人民疾苦,决定派游击队痛击敌人。为摸清敌人的详细情况,吴天亮和几个儿童团骨干,接受侦察任务,潜入敌军驻地郑家祖厝,摸清了敌人放置武器的地点和日常生活规律,向党支部作了报告。4月5日晚9时,晋南游击队顺利地袭击了敌人的巢穴。因敌军于临战前突然外调,只抓住了罪恶多端的税棍两人,拖出村外处决,并当众焚烧了钱粮清单。袭击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群众对敌斗争的勇气,推动了晋南一带反征粮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这年10月,儿童团情报组的杨子戆等几个孩子去联保主任吴治续家中串门游戏,发现三四个陌生人与吴正在室中密谈,依稀听到其中一人模糊不清的声音,“……×9日来包围……”吴天亮立即把这一情况向区委报告。因为无法断定敌人是9日、19日或29日行动,为防患未然,区委通知附近的共产党员逢9日应避居野外。果然,敌人在10月19日包围白垵村,因为早有准备,区委和支部负责同志得以安全撤离。 敌军抓不到共产党员,便撤走了。为探听虚实,吴天亮便布置儿童团员到联保处察看,发现仍有敌军军官留在那里,急忙向上级反映。区委分析了情况,认为敌人一定还有阴谋,便紧急通知在外隐蔽的同志继续隐蔽。果不出所料,敌军于20日晚再次偷袭了白垵村。同上一次一样,敌人仍然扑了个空。 9~10月间,晋南革命根据地受敌“围剿”遭破坏后,重要武装骨干牺牲,各级领导人先后被迫转移隐蔽,党的各级组织一时失去联系,革命处于低潮。面对这一形势,16岁的吴天亮感到十分痛苦,但他没有丧失革命意志,经常还和一些隐蔽下来的党员保持来往。1937年,南安诗山的叶忠(叶茉莉)通过组织关系隐蔽在白垵村,认为白垵村群众基础好,有近200名砖瓦工人,应团结他们作为斗争主力,同时还必须提高警觉,以免再次受到敌人的破坏。在晋南工委书记李刚的领导下,是年冬天,吴天亮和郑堂楚受党组织的委派,以砖瓦工人的身份,到南安东头等地进行活动。经过实际斗争的考验,吴天亮由李刚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1日,他和叶忠、郑堂楚一起,在南安官桥陈楷金纸店的小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 二 1938年至1940年间,吴天亮大部分时间在晋江沿海的吕宅、科任一带工作。不管在那里,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和群众同甘共苦。 1940年,吴天亮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政治交通,奔走于晋江、南安、惠安和永春等县之间。为了便于工作,他还学会了莆田话,常把重要文件内容一句不漏地背熟,直接用口头传达,很多同志都佩服他的记忆力,更称赞他为严守党的机密而作出艰苦的努力。 1941年6月,吴天亮参加中共闽南特委在永泰风洛“突军山”举办的抗日骨干培训班。他学习了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以及省委有关抗日的指示等。11月,吴天亮和朱伦炎从闽南特委机关回到晋江沿海。当他从侯如海那里得知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运伙牺牲的经过和沿海的政治形势后,便和朱伦炎一起急忙返回特委汇报。随后,特委决定泉州中心县委改为泉州临时工委,由吴天亮任书记。 三 1943年,吴天亮被任命为中共永(春)德(化)大(田)地区的特派员,大部分时间在德化开辟新区。他通过毛厝村的党员和革命群众,以探亲访友为名,先后到南山、坂里、十字格、下涌等10多个乡村巩固、发展秘密联络点,联系一批可靠的革命群众,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其时,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准备迁驻德化。年10月间,省委指示吴天亮探索一条从德化通往大田的安全道路,把闽中工委林大藩在大田县武陵垵建立的游击队接往德化。吴天亮即和毛票、林大生反复讨论,研究地理环境,拟定了开辟“第三条路线”的方案。 1944年1月,吴天亮等人到达大田武陵〓,和林大藩、刘捷生、肖冤槐领导的武装队伍20多人组成了“挺进大队”。他们分别化装成商贾和挑夫,把武器隐藏在商品中,沿着既定的路线,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德化毛厝村。4月,吴天亮再次到省委机关,带领省委机关的首批同志迁到德化的坂里,并在牛寮坑山上搭18座竹棚,建立机关电台。省委机关全部迁入后,吴天亮同刘祖丕、毛票等在机关驻地周围各村做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保证了机关的安全,并解决了后勤供应问题。 5月间,吴天亮奉命到泉州一带联系工作。当他顺道回到白垵村探家时,才知道父亲已去世近1年了。原来国民党顽固派因吴天亮外出干革命,把他的父亲抓到乡公所,迫令老人写信叫吴天亮回家。老人委实不知道儿子去向,被关了7天,挨饿受气而染了重病,最后顽固派才准许用钱赎释。吴天亮的母亲忍痛卖掉7分3厘田地,得80元赎回重病的老人。10多天后老人就去世了,家里又卖掉5株龙眼树作为安葬费用,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逼得家破人亡。顽固派的暴行。更加坚定了吴天亮坚持革命的决心。他安抚家人,告别老母,又匆匆返回德化。 这年6月,省委机关迁往仙游东湖。根据省委的指示和安排,吴天亮留在十字格一带工作,并到枫林、下涌、山茶、南斗等村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要求国统区的党组织今后必须“独立自主地分析环境,解决问题,冲破困难,求得安全和发展。”年底,驻扎在十字格的闽中直属支队队长祝增华派毛票到下涌接吴天亮到十字格,参加由祝增华主持的政治工作会议。会上建议吴天亮返回沿海地区,组织一个工作队来德化工作,并设法搞点经费。 四 1945年除夕下午,吴天亮回到了家乡白垵村,全家人喜从天降,这是8年来他首次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老母亲要他多住几天,他委婉地说明了不能久留的原因,表示当晚就要离开。 吴天亮童年参加革命,10余年来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的工作,反动当局把他视作眼中钉,早已暗中派人侦缉。村里的叛徒和特务,发现天亮返村,立即到官桥密报。 晚上9时许,吴天亮告别了老母弟妹准备离开家门。可是刚打开大门,早已埋伏在外的国民党特务10多人便向他猛扑过来。吴天亮和家人奋起抵抗,但寡不敌众,他被敌人打昏后架走了。 泉州党组织获悉吴天亮被捕后,多方查询下落,设法营救,并派人前往吴家表示慰问。 1946年2月6日,吴天亮的胞弟吴天图前往泉州探监。吴天亮无限感慨地对弟弟说:“人生总有一死,死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并不可怕,可惜我不能亲眼看到大家过和平幸福的日子了!”又鼓励弟弟要承受住打击,要更加坚决地同敌人继续斗争,并嘱咐弟弟转告亲友:他以前未曾做过对不起人民的事,今后更不会做,请亲友们放心。 2月21日,吴天亮被押送至国民党兴泉指挥部莆田看守所。敌人企图用美色和官禄作为诱饵,来软化吴天亮的意志,骗取党的机密。吴天亮不为所动,且义正词严地斥责敌人的罪行。 2月23日下午5时许,吴天亮被押出监狱,送往莆田县东郊东岩山的报恩寺。这是敌人保安处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在戒备森严的报恩寺后殿中,敌人再次动用酷刑,想以死的威胁取得口供。吴天亮被折磨得昏死过去。敌人逼迫守庙的老和尚常圆法师提来一桶冷水,浇到卧倒在血泊中的吴天亮身上,使他又醒了过来。老和尚回身走到殿外就听到后殿传来“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 吴天亮壮烈牺牲时年26岁。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泉州英烈》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