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雄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2594
人物姓名: 郭志雄
人物异名: 原名:佛健;别号:积健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132.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6年
卒年: 1941年5月25日
籍贯: 福建省惠安县
民族: 回族
亲属: 陈漱凤

传略

郭志雄是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军中校副团长,国共双方都授予他烈士的称号,他的英名永载史册。 一、热血青年 穷而有志 郭志雄原名佛健,别号积健,回族,1906年生,福建省惠安县人。他幼年在邻近的山兜村念了两年私塾,因父亲病逝而辍学。当时社会混乱,世风日下,寡母为免遭当地地痞流氓欺凌,便携带3个孩子,背井离乡到上海谋生。她日间当佣人,夜里替人洗衣服,日夜操劳,含辛茹苦,抚育孩子。 少年时代的郭志雄,天资聪颖,小而有志,邻居有识者劝郭母让志雄上学,于是志雄的母亲遂决心节衣缩食让他读书。1919年,志雄以同等学历、名列前茅的成绩考进闽南人在上海创办的泉漳中学。他在校内接触到新文化,觉得自己的名字“佛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便改名为郭志雄。 郭志雄思想开朗,善于接受新事物,积极参加校内外爱国活动。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广大工人、学生、商人相继开展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志雄立即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他四处鼓动声援工人罢工,写标语,上街参加游行,有时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有一次,他在游行队伍里带领喊口号,手臂被警察打伤。就在这一年,他毕业于上海泉漳中学。 二、报考军校 为国争光 郭志雄中学毕业后,因家里经济拮据,无力继续升学。这时,他有更多的机会广泛接触社会,目睹帝国主义践踏中华国土,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进一步激发了爱国反帝的热情。有一次,一个外国士兵买了东西不付钱,他对此表示不满,竟被外国士兵打了一个耳光。这使他感到莫大耻辱,气得两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国仇家恨,铭刻心上。1927年,他毅然报考黄埔军校,为第6期炮科生。 在军校学习期间,郭志雄门门功课均获优等,深得教官的好评。1929年郭志雄从黄埔军校炮科毕业后,历任中央军校炮兵教导队少尉区队长、军校军官教导团炮兵连少尉排长、军炮兵教导第一团中尉副官;1931年返闽后,先后任四十九师团部中尉副官、二八九团八营上尉营副、二八九团机枪连上尉连长、独立炮兵第三团上尉连长、航空特务团上尉连长、五营少校营长;1938年又调任航空特务团三营少校营长。 1934年,郭志雄结识了惠安同乡陈漱凤,其时陈在南京金陵大学读书,两人关系甚密,不久结成伉俪。她的父亲陈蕴斋,清举人出身,辛亥革命后当过惠安第二任县长。 三、保卫八闽 大湖殉国 1939年春,国民党军航空特务旅旅长李良荣回闽建军,在南平成立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十三补训处”,并任处长。郭志雄任第十三补训处四团中校团副、补训处学兵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学兵大队”由福建爱国知识青年和东南亚爱国华侨青年组成,其中闽南子弟居多,故有“福建兵团”和“闽南子弟兵团”之称。志雄治兵严谨,作风正派,平易近人。在赴闽南招考学兵时,曾一再忠告老乡,投军不是为了当官。在此期间,他还受理百姓告其部下的状,亲带士兵偿还买肉粽钱。1940年,他任第十三补训处“第一装备团”中校副团长。这个团由优秀官兵组成,是4个团中唯一配备武器进行作战训练的步兵团。 1941年,日本侵略军为加紧策划发动太平洋战争,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华南告急,闽海紧张。4月19日,日军从福建长乐县登陆,在短短的3天中,长乐、连江、福清、福州四邑相继沦陷。当时,驻守福州地区的是国民党军第一〇〇军及其所属的第八十师,军长缺乏抗敌决心,备战不力,师长闻日军登陆,惊慌失措,一经接战,全师溃败。其时,国民党福建省主席兼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苦于无可使用之兵,正在焦急万分,忽接李良荣电告请缨,愿率“第一装备团”开赴前线抗敌。陈仪即委李良荣为左江(闽江左岸)纵队司令,使李成为福建抗日战场的主要指挥官。“第一装备团”举行誓师大会,发出壮烈的誓词:闽山苍苍,江水泱泱,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湖战役对付的是日军“晋町部队”,是侵华日军中较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该部由铃木岭三大佐率领一个联队,从福州乘橡皮艇溯江而上向白沙进发,企图在大湖附近围歼国民党军第一〇〇军八十师,直捣战略要地南平。而训练有素和充分动员的“装备团”部队,则抢先抵达大湖地区。要取得决战的胜利,首先要抢占通往大湖的险要道口寨上关和制高点双髻山。志雄奉命率领搜索队占领寨上关,并进一步侦察双髻山的敌情。 5月25日决战开始,志雄身先士卒,在带队接近双髻山山脚时,被埋伏的日军机枪手发现,遭到射击,身中数弹,为祖国壮烈牺牲,时年35岁。此时战士们高呼:“为郭副团长报仇!”个个奋不顾身,冲上日军机枪阵地,把该地日军全部击毙,占领了制高点,为夺取大湖战役的胜利打下基础。 四、民族英魂 浩气长存 1941年5月下旬,郭志雄的妻子陈漱凤在菲律宾获悉志雄殉国的耗噩,顿时肝肠寸断,撰写了一副血泪凝成、感人肺腑的挽联:“回忆去年良辰美景,结帨香江,一月姻缘成幻梦;反看今日苦雨凄风,抚孤菲岛,三餐涕泪自伤情。” 为表彰郭志雄为国捐躯的业绩,李良荣呈报上级批准追赠他为陆军上校。郭志雄遗体运回邵武,安葬于戚继光祠之侧山麓。翌年,将忠骨移往大湖,与在大湖战役捐躯的其他烈士合葬,并在陵墓上竖立“大湖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寨上隘口险地“寨上关”亦改名为“志雄关”。 1984年8月30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郭志雄为革命烈士,其证明书文为:“郭志雄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泉州英烈》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