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2590
人物姓名: 刘由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109.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6年
卒年: 1935年12月23日
籍贯: 安溪县金谷元口
亲属: 郭辫
非亲属: 陈凤伍

传略

“刘由……为人正派,说话坦率,性格刚强,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无私无畏,至死不渝。” 这是粘文华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特派员,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生前对党的忠诚战士,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执委、红二支队大队长刘由烈士的评价。 刘由,1906年生于贫苦农民家里,安溪县金谷元口人。家中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二。一家9口,却只有3亩薄田。他刚懂事就跟父亲在田间辛勤劳作,长大后,撑过船,拉过纤,当过轿夫,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由于家境艰难,他于1927年跟同乡人一起到马来亚实叻夯货当码头搬运工人,又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和欺压,辛辛苦苦干了3年,仍然是两手空空,一文不名,还被耻笑为“憨傻”。1930年底,他毅然返回家乡。 回国不久,刘由就与郭辫结婚。当时,郭辫已加入党组织领导的群众组织一妇女会,是妇女会的积极分子。他在郭辫的带动下,参加了农会、赤卫队。夫妻双双走上了革命道路。刘由革命立场坚定,阶级路线分明。他有个名叫刘箍的堂叔,是个地痞,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威胁农会会员,说:“你们这些赤(穷)小子总有一天会‘吃土豆仁’(挨子弹)。”刘由对这种人非常痛恨,为扫除革命障碍,顺利地开展工作,他大义灭亲,建议领导除掉这个坏蛋。 1932年夏初,陈凤伍带领游击队经常在元口小溪一带活动,刘由恳切要求参加游击队。经陈凤伍同意,他即投身于安南永地区的游击战争。在队伍里,他勤奋学习,迅速成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红军游击中队长、大队长。他练就了双手握枪,准确射击的本领,在安溪蓬莱鹤前伏击民团排长刘万法时,他一枪就结果了这位民团排长。1932年秋的一天黄昏,陈凤伍带领郭港、刘由等20多人,从安溪东溪出征永春达埔,抓获一个大土豪。返回时,被守望队发现,顿时锣声大作,大喊“土匪入乡了”!刘由见状,急中生智,趁天黑,悄悄地摸近守望队,出其不意地一把夺过哨兵手上的铜钟,嚷道:“你不懂得敲,让我来!”他边敲边跑边喊“土匪入乡了!”向相反方向追去,迷惑敌人,掩护游击队的行动,等到哨兵醒悟过来时,他已归队,并同大家一起押着土豪迅速地上了东溪岭,顺利地返回东溪。 1933年春,安溪坂顶发展农会组织遭到当地土豪陈良的阻绕。陈凤伍决定派刘由负责除掉这个坏人。这天晚上,刘由带领10多名游击队员到坂顶,在当地赤卫队、群众百多人配合下,包围了陈良的家。陈良父子听到动静,知道不好,其子即爬墙上屋顶。陈良开门企图逃跑,被守在门口的刘由一枪击毙。当游击队员冲进屋里时,躲在屋顶上的陈良之子,负隅顽抗,向游击队员开枪,两名队员负伤。刘由见状正欲举枪,不料陈良之子即从屋顶跳下逃跑。刘由奋起直追,在距屋子100米远的山坡上结果了这个家伙。 这年夏天,民团在元口新筑了一座炮楼,驻守一个排兵力。刘由建议采取引蛇出洞的办法,歼灭这股敌人,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次日,他和部分游击队员化装成詹方珍民团,到附近的洋内派款,然后派人报告炮楼里的民团。事前,游击队就在通往洋内的那条石路旁设下埋伏。可是民团的3名尖兵刚一出现,有一游击队员即慌忙开枪。后续敌人听到枪响,便退往路旁溪边拼命抵抗。见此情景,刘由掷出了一颗手榴弹,炸伤了两名敌兵。此时,20多名敌人便慌忙拖着伤兵狼狈地撤退。刘由率队追赶,敌人缩回炮楼。 7月间,红二支队有较大的发展,刘由被任命为第三大队副大队长。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游击队供给十分困难,他经常把自己家里仅有的粮食送给游击队。这年农历八月初一,他的弟弟刘九给驻在九坵的游击队送粮食,在返回到元口大埔时,不料碰到黄大涵民团,惨遭杀害。9月,安溪温泉发生了“青云楼事件”,陈凤伍等12位党政军优秀干部不幸被捕牺牲。随后,敌人即倾全力向安溪登虎榜、东溪、佛仔路、岩山等重要革命据点发动疯狂进攻,革命受到严重摧残。面对这种严重局面,刘由革命意志坚定,无私无畏,英勇奋战,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大家的斗志。10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进行调整时,刘由任执委,同时调任红二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后又调任第三大队大队长。 刘由很注意抓军纪,打永春夹〓大土豪时,曾有人私藏缴获的金戒指,刘由发现后,便耐心地进行教育,反复强调缴获的东西一定要归公,并宣布今后如果发现违纪行为,坚决严肃处治,从而使队伍所到之处,秋毫不犯。1934年2月下旬的一天,细雨濛濛,寒风刺骨,刘由率队行军到永春达埔奉乐境时,夜幕已经降临,大家又冷又饿,决定在这里宿营。当地群众一见来了大队人马,有的赶紧关门闭户,有的纷纷上山躲避。刘由要求队员在屋角门边宿营,用开水充饥,不拿群众一根草,一颗粮。群众看到这种情景,知道是自己的队伍来了,便招呼他们进屋休息。为了不打扰群众,游击队员仍冒着寒风冷雨,露宿屋外,当地群众深受感动。 刘由指挥作战果断灵活。1934年2月,游击队驻扎在蓬莱寨坑时,突然遭到张仲明民团的包围,他立即指挥队员投入战斗,果断地组织火力向敌人射击,并命令一个班抢占制高点,掩护其他班上山占领有利地形;他则亲自率领队员阻击敌人,直到大家都撤上山头后,他才最后退到山上,立即组织队员合力反击敌人。同年农历正月底,他带领游击队到安溪芸溪区一带活动。一天,大盈群众“迎火”抬菩萨游乡,民团派一个班招摇其后,耀武扬威。刘由接到情报后,便派一个班赶到半路埋伏,等群众走过后,即向敌人猛烈开火,毙敌4人,收缴步枪8支,残余敌人狼狈逃窜。9月,红二支队3个大队400多人集中在南安高田休整时,受省保安团陈维金部包围,在尹利东指挥下,刘由率领第三大队沉着应战,密切配合第一、二大队进行了著名的“苦湖突围战”,歼敌数10人。 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此后,敌人加紧了对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的进攻,红二支队的处境日益困难。12月,国民党第九师二十六旅谢辅三部进驻诗山,采取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毒辣手段,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一方面收买叛徒,从内部瓦解革命队伍。面对这一残酷的斗争形势,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于1935年春决定把游击队化整为零,向外发展。刘由留安溪芸溪区、黄口区、官彭区一带活动。其间,刘由曾到安溪龙门协助林师柴领导边区工作;并帮助把安南同地区原有10多人的武装队伍扩建为“中国抗日义勇军西南军区闽南第二支队第五大队”,进一步壮大武装力量。这年6月,为粉碎敌人的封锁,解决游击队和群众的食盐困难,刘由等受中心县委指派,率领第三大队和官彭区赤卫队共200多人,埋伏在金谷溪边,截获湖头资本家的6艘盐船,没收食盐300余包分给群众,并沿途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张贴标语,散发传单。 7月7日,为应付日益严重的时局,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全面研究制定了对敌斗争的策略,重新改组中心县委,刘由仍为中心县委执委。“七·七”会议之后,刘由等带领一批游击队员在黄口区、官彭区坚持斗争。 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开始对安南同边区进行全面“围剿”,敌二十六旅五十一团陈竞部两个营进驻龙门,省保安九团团副雷镇钟率部到龙门协助“清剿”,二十六旅旅长谢辅三亲临龙门设立临时旅部。在强敌面前,红二支队政委彭德清率领游击队在龙门地区连日与敌血战。14日,游击队转移到夯兜、榭林一带时,敌人尾追而至,经过激战,虽毙敌排长及士兵多名,但终因寡不敌众,队员受伤3人,游击队被敌人围困。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刘由率队驰赴救援,勇猛冲入敌阵,毙敌3人,掩护彭德清队伍突出重围。队伍会合后,当即由彭、刘率领开赴官彭区。嗣后,这支队伍又分成两部分,分别由彭、刘带领到南安金陶区、安溪城关地区和官彭区开展斗争。但是,不久易培祥(曾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书记)、张剑峰(原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委员、官彭区区委书记)叛变革命,参加“〓共义勇队”,与叛徒郭港(原红二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一起,带敌人围捕游击队。刘由的队伍被叛徒们搞垮。 为了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0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红二支队领导人尹利东召集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杨七、红二支队大队长刘由、团中心县委委员刘秀芳、区委书记张瑞明开了紧急碰头会,决定分散隐蔽,由杨七负责县委工作,刘由分管军事,尹利东等外地干部到厦门找中心市委汇报。尹利东往厦门后,刘由集合队伍,宣布尹利东离开安溪的消息,并要大家暂时分散,返回家乡或到亲友处,隐蔽下来,等候上级的指示。 队伍分散后,杨七、刘由于11月1日带领黄口区的杨芬、刘秀芳等11人,到湖头白濑口隐蔽活动,在深山里盖草寮住下。但是,杨七却与在草寮附近活动的李鸿毛一伙土匪挂钩,立约相互支持,抢劫行人钱财,遭到了刘由的坚决反对。在革命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刘由,面对自新队的多次游说,每次答复都是“我坚决不自新!”他劝告同志们,要坚持下去,等候尹利东的消息。 12月23日,杨七带着杨芬、刘秀芳等人下山,刘由因患疟疾,留在草寮里,不料被叛徒暗中勾结土匪开枪杀害。刘由牺牲的消息传开后,人们无不怀念这位忠诚战士,诅咒无耻的叛徒。 解放后,其亲属找回刘由的遗骨,安溪县人民政府在元口村为刘由修建了烈士墓。 党的忠诚战士刘由同志永垂不朽!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泉州英烈》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