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2589
人物姓名: 王村生
人物异名: 乳名:王玉叶;化名:王天生;珊舟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104.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1年2月10日
卒年: 1935年10月10日
籍贯: 安溪县
亲属: 王尚军;詹搬娘

传略

王村生,早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泉州特支委员、晋南县委委员、共青团泉州特支书记、晋南游击大队政治部主任等职。他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不幸牺牲,年24岁。 王村生,乳名王玉叶,化名王天生、珊舟,1911年2月10日出生于安溪县长坑后龙仔角落。父王尚军,曾当过私塾先生,为人老实,母亲詹搬娘,勤劳贤惠。 王村生少入私塾,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有一次,私塾先生命题给学生作文,王村生熟读《三国演义》,便以其开篇语“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论点,铺陈演绎表现了开阔的思想境界。对此,先生称赞他天资聪颖,今后定有前途。 “五·四”运动后,新思想、新文化广泛传播,在各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间,长坑创办了崇德中学附属小学。村生已厌倦私塾里的“子曰诗云”,为求新知,便转入崇德附小就读。1927年春季,他由崇德附小毕业并考入崇德中学。在校期间,他经常阅读报刊杂志,了解时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这年6月间,崇德中学来了一些新邮票,爱好集邮的王村生便拿出平日积攒的零用钱,也想去买几张。但代售邮票的先生欺贫助富,竟不卖给村生,却留下给有钱的学生。村生得悉后,愤愤不平地责问:“太不公平了!难道有钱人家的钱特别大,我们没钱人的钱就不值钱?”为了这件事,班里学生分成两大派,有钱的学生与穷苦的学生闹了一场。事后,王村生竟因此被勒令退学。 王村生的父亲要他立志做人,家里虽穷,还是想方设法让他继续上学,希望他将来有出息。不久,他往集美学校求学。集美学校是厦门地区革命的摇篮,王村生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视野更为开阔,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只有废除旧制度,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社会,才能真正救中国。他毅然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因交不起集美学校高额的学费,党组织便安排他前往漳州师范学校就读。他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努力研读革命理论书籍,并化名“珊舟”,以半工半读为掩护,承担党组织交给他的革命工作。1927年秋季的一天,王村生的一本活动日记不慎被校长发现。校长认为王村生有共党嫌疑,便报告国民党当局,他因而被逮捕入狱。两个月过去了,国民党当局仍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他父亲得到消息赶到漳州,通过在当地开茶店的安溪同乡的帮助,由3家茶店出面作“铺保”,4户人家出面作“连环保”,才使王村生获释。但当局对他的行动不放心,把他驱逐出漳州。 1928年秋,王村生来到泉州,就读于乡村师范。经上级党组织介绍,他与泉州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活动。1930年,王村生到泉州城郊的湖州小学任教,并继续从事地下斗争。7月间的一天,王村生准备把一些文件带进城去,为安全起见,他便选择了两个进步学生,把文件藏在书包里,让他们带进城,然后到中外书局门口接头。可是,两个学生在通过城门检查站时被搜查发现。狡猾的敌人尾随两学生到中外书局,正与学生接头的王村生和王克致,遂被逮捕入狱。在狱中,敌人对他严刑酷打,要他供出共产党组织在泉州的活动情况。王村生装作一无所知,喊冤叫屈,不暴露身份,不泄露党的任何机密。敌人从他身上一无所获。后经他家人的多方奔波,王村生在被关押了3个月后经保获释。出狱后,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革命斗争。 1931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被破坏了,省委委员、厦门市委书记粘文华因色彩暴露被组织上调往泉州工作。4月,在承天寺鹦山小学重建中共泉州特支,同时也建立了共青团泉州特支,王村生任中共泉州特支委员和共青团特支委员。 是年夏,王村生接受党组织的指示,回家乡发动群众,建立组织。在安溪长坑,他常到王鹏飞、王锦文家中,通过闲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给予启发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由于他的努力,不久便在王克攻家建立了一个革命小组,并且利用各种形式,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引导群众走上革命道路。后来,觉醒的群众公开在宫仔的墙上书写“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等口号以表达他们推翻旧社会的决心。乡里人纷纷传说家乡这把革命的火是金枝(王村生的孪生弟)、玉叶(王村生)在外参加了红军,回家点燃的。因此,王村生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又不得不离开了家乡,来到泉州。 1932年春,泉州地下党组织利用归国华侨蔡云卿的关系,在上埕村办醒民小学。中共泉州城区支部书记郑却疾(即郑俊哲)介绍王村生到该校任教;4月,团泉州特支书记彭德清奉厦门中心市委之命往晋(江)南(安)筹建晋南县委,由王村生接任共青团泉州特支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王村生多次和同志们一起主持集会,散发传单,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这年秋,菲律宾归侨、共产党员陈董顺在泉州城外浦西村开办新西小学,作为中共泉州特支的活动据点。王村生、王克致等人到该校任教。白天,王村生大部分时间出外工作,教学由王克致等人负责。晚上,王村生积极进行发展群团组织工作。经他介绍,庄九荣、陈荣谋、庄芬投先后加入了共青团组织,留国珍、庄成家等人组成了儿童团。王村生不仅在农村中开展工作,也常到泉州城里进行革命活动。当时,郑却疾家的楼下住着一些人力车工人,王村生常到他们中间去,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工人提高政治觉悟。 1933年1月,泉州赤色妇女会负责人之一、中共党员黄琼英被捕叛变,接着郑却疾被捕,特支部分负责人被迫撤退转移。王村生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以浦西为据点,坚持负责泉州的工作,直至6~7月间,厦门中心市委派人到泉州接任泉州特支书记为止。在王村生等人的努力下,这个时期,“团泉州特支成员已发展到三十多人,群众也不断地组织起来。” 1933年冬,“福建事变”发生,王村生、王克致带着新西小学部分学生到晋江中山公园参加庆祝“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大会,声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的抗日反蒋行动。那天,蒋机飞临轰炸,死伤不少人。新西小学的师生虽全部安然回家,但结果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埋怨。在各方面的压力和干预下,新西小学被迫停办了。1934年春季,王村生和原新西小学的教员到新店雁西小学执教,并与洪雪立、谢怀丹等人一起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在泉安公路沿线一带农村活动。 1934年7月,厦门中心市委派人到南安岭兜召开泉州特支和晋南县委代表联席会议。王村生、王志石和李招曹作为泉州特支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上级指示,把泉州特支并入晋南县委,并选举产生了新的县委,王村生任晋南县委委员。与此同时,共青团泉州特支也并入团晋南县委,党团组织一起活动。 当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南地区转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间,国民党军第九师李延年部进驻泉州。该师第二十六旅疯狂地“围剿”安南永德边区及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1935年春,红二支队队长尹利东、政委李剑光率精干游击队转战晋南一带,在南安岭兜与晋南县委研究决定将晋南武装队扩编为晋南游击大队(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三支队),任命尤大斧为大队长、傅文煌为政委、王美为副大队长,·并派王村生任政治部主任。 晋南游击大队成立之后不久,即在红二支队的配合下,在晋南地区开展斗争,镇压恶霸30多人,并把恶霸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红二支队离开晋南后,晋南游击队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坚持斗争。 7月,游击队带领群众赶走了第一次进犯晋南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陈忠磅连所部70多人;8月,游击队智袭到砌坑征粮的的国民党军,缴获了长枪11支、短枪1支;接着又在梅岭伏击了从溪尾回官桥的国民党军。王村生勇敢地参加了这些战斗。 游击队英勇顽强的斗争,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恼羞成怒的敌人于1935年9月20日凌晨,派谢辅三部200多人,分3路围攻晋南县委根据地岭兜,干部、群众106人被捕;游击队30多人突围后与敌人周旋于晋江砌坑、南安梧坝一带。10月4日,游击队返回岭兜,驻扎于屈山上。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国民党第九师驻官桥部队补充第四连,于这天凌晨再次“围剿”岭兜。游击队在突遭袭击的情况下,顽强抵抗,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而分散突围。王村生和尤大斧等5人突围后,撤至南安榕桥梧坝村,隐蔽于石洞内。10月10日,由于叛徒告密,王村生和尤大斧等人不幸被捕,当即惨遭杀害。在敌人的屠刀面前,王村生等人毫无惧色,引颈就刎,壮烈牺牲。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泉州英烈》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阅读

相关专题

特支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