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2587
人物姓名: 王美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096.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4年9月7日
卒年: 1934年10月4日
国别: 中国
籍贯: 晋江县内坑长埔村

传略

王美,1914年9月7日出生于晋江县内坑长埔村。他因家贫只读过一年多私塾便辍学在家帮助农活,14岁时跟着泥水匠当学徒。由于他聪敏好学,一二年就掌握了泥水工技术而提早出师,出外独立谋生。 1931年间,共产党员粘文华、彭德清等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先后在长埔、砌坑一带进行革命活动。王美在跟他们接触中受到了教育帮助,提高了阶级觉悟,并被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利用为人修建房屋的机会,联系群众,在长埔村发展了10多人参加赤卫队。他们经常在王世的家里秘密集会,参与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宣传和抗税抗粮等革命活动。 1932年冬,王美在官桥镇为郭福煌修建店屋,从侧面了解到郭为人豪爽,家中又自备有4支短枪和不少子弹。王美认为可以争取郭为革命事业服务,先是向郭借用手枪,带回家供赤卫队使用。以后两人关系进一步密切,他就逐渐对郭进行教育,使郭对革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进而同情革命,积极支持革命,为地下武装组织筹借武器,为党组织开展地下武装斗争作出了一定贡献。 1933年,王美同尤芳枫一起带领地下武装在南安塘尾坡没收一个奸商的一批日货,价值国币2000余元。他们把没收来的部分日货分给贫苦群众,其余秘密运送到中共晋南县委机关驻地。由于事后奸商探知王美的住处及活动情况,威胁王美交还货物,否则就要控告他。为了使组织不受牵连,王美被逼变买一亩四分田地及及一条耕牛,并四处借款,以了此事。为此,王美家庭生活更加艰难,而王美也难以在家乡立足。他依靠党组织的支持,以泥水工为掩护,流动于晋江、南安两县偏僻农村做工,并利用晚上时间经常在长埔村外的树林或路亭内组织革命群众秘密集会,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34年5月,王美参加晋南武装队,在尤大斧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武装斗争。1935年春,晋南县委在南安岭兜建立晋南游击大队(又称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三支队),王美任副大队长。他和大队长尤大斧一起带领游击队先后在五埧、后垵、砌坑、井上一带镇压恶霸、奸商等30多人,并把没收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5月4日,他和尤大斧率领游击队镇压驻白垵村的敌粮胥两人,为反征粮斗争打开局面;8月9日,又和尤大斧带游击队智袭驻砌坑村的征粮敌军,缴获长枪11支、短枪一支。在历次行动中,王美都是尤大斧的得力助手。他动作敏捷,临阵勇敢,身先士卒,得到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的普遍好评。 这年10月4日,因叛徒告密,敌人集结200多兵力,包围游击队驻地岭兜,王美和尤小芳、尤玉秀3人在突围时不幸被捕,当天在岭兜坊脚英勇就义。王美牺牲时年22岁。 王美烈士为革命忠心耿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的崇高品德,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知识出处

泉州英烈

《泉州英烈》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本书收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46位烈士的传略。这里的每一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烈士的生平事迹都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