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403
人物姓名: 李绂
人物异名: 字:巨来;号:穆堂;小山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423.pdf
出生年: 1675年
卒年: 1750年
籍贯: 安徽歙县
亲属: 李友棠

传略

李绂字巨来,号穆堂、小山,生于1675年,死于1750年,享年70岁。原籍安徽歙县,后迁至江西临川。李绂幼时贫困,但却不辍攻读,于1709年中进士,先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720年擢为内阁学士,次年初授左副都御史,1721年任会试考官,被劾舞弊,命赴永定河工效力,以戴罪立功。 1723年雍正皇帝即位不久,李绂奉召回京,任吏部侍郎。同年七月,他被派往山东催促漕运。清朝时南粮北运,每年南方田赋由运河运至通州粮仓。康熙末年,运粮船运到通州,即因运河封冻无法南返,只好停留在通州,来年再返回南方。李绂提岀:运粮船将粮运至天津储存即迅速南返,来年开冻后,北方从天津运粮到通州,南方船直接运粮到通州。李绂建议被采纳,并以兵部侍郎身份督漕运,按计划完成漕运,名声大振。于是任命为广西巡抚,在任发起编纂了《广西通志》,接着擢升为直隶总督,驻保定。在保定关押了雍正皇帝的兄弟胤禟,李绂将胤禟带上手铐脚镣单独监禁,用滑轮隔墙送饭,胤禟被押三月即被折磨而死。但不久他自己也因“渎职”入狱,被籍没家产,责令编纂《八旗通志》,他为此花费八年时间,直到1735年雍正皇帝死,乾隆即位, 才复其官职,任命为户部左侍郎,次年即因举荐新科进士太多而被降职。1737年,李绂受命为编纂《三礼义疏》的副总裁。同年回故里为其母守制,1741年迁内阁学士,1743年致仕,七年后死于临川家中。 李绂诗文并茂,其文集于1831年刊定为《李穆堂诗文全集》。他有许多弟子,全祖望即是其中之一。 李绂之孙李友棠字苕伯,号西华,1745年中进士,1773年受命为《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同年末授工部侍郎,后官至浙江学政。(《清史稿》卷293《李绂传》、1801年编《广西通志》、1890年编《临川县志》)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