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351
人物姓名: 李鄘
人物异名: 字:建侯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371.pdf
籍贯: 广陵
亲属: 李暄;李柱;李磎

传略

李鄘字建侯,江夏李氏李就之后.北海太守李邕之侄孙。李鄘之父李暄,官至起居舍人。李鄘在唐代宗大历年间中进士,以书判高等,授秘书正字。不久即在李怀光处任职,奉天之难后,因德宗怠慢李怀光,李怀光便怀异志,李鄘将其妻小送出军营,暗中将李怀光军事实况密告德宗,事泄被李怀光囚禁,马燧击败李怀光,将其救出,渐升至吏部员外郎。这时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病逝,其子张愔被部下胁迫领军务,皇帝任命李鄘为徐州宣慰使, 李鄘到任,妥善处理,责张愔自称兵马留后,然后报朝廷重新任命。 顺宗及宪宗初,李鄘为京兆尹,擒奸禁暴,威望甚著。此后, 先后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太原节度使、淮南节度使。李鄘在凤翔陇右、太原两镇,皆以刚毅操下,变旧制,使人情不安。因此不久即离任。至淮南,便接受教训,使政严事理,府廩充积。 宪宗对淮西镇用兵,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支持淮西,李鄘率兵两万余分压贼境,军费皆自筹。宪宗用兵,军费不足,令诸州助军用物资。李鄘对府库所存予以清仓,全部上交,在诸镇中属交军费最多者。 李鄘在淮南时,虽以刚严素称,但与监军吐突承璀的关系甚好,宦官吐突承璀正受宠幸,于是经吐突承璀引荐,在元和十二年(817)拜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鄘虽贵为宰相,但却不以辅臣自许,宴乐之时,总是说:“宰相之任,非吾所长也。”不久即要求因病还乡,于是改授户部尚书,后以太子少傅退休,于元和十五年(820)八月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号曰“肃”。李鄘之子李柱,官至浙东观察使,无甚政绩可言。李柱之子李磎字景望,博学多识,文章秀绝,于大中十三年(859)中进士, 任过吏部郎中、史馆修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唐昭宗时召入翰林学士,拜户部侍郎,迁礼部尚书。景福二年(893)正要任命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另一宰相崔昭纬怕李磎分其权,指示其党羽出面反对,并指斥李磎奸邪,党附内官,不可居宰相之位,使昭宗之诏令未发。李磎上书辩解,昭宗爱其才,又用为宰相,并深受昭宗信任。崔昭纬十分妒忌,便派人告诉有异志的邠州节度使王行谕,说李磎可能要对诸节度使用兵,于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邠州节度使王行谕逼迫昭宗贬杀李磎等,并废昭宗。 李磎在宰相府,聚书甚多,手不释卷,时人号曰“李书楼”、撰写文章及注解书传百余卷,但因战争多散亡。王行谕死,才给李磎平反,赠司徒,谥号曰“文”。其子李沇,字东济,有俊才,与其父同日遇害。(《旧唐书》卷157《李鄘传》、《新唐书》卷146《李鄘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