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347
人物姓名: 李密
人物异名: 字:法主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366.pdf
亲属: 李宽

传略

李密字法主,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才兼文武,志气雄远,熟读兵书,又精通《史记》、《汉书》。少年即袭爵蒲山公,善结交天下豪杰,在朝中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在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遭炀帝猜忌的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趁机起兵反隋,请李密为谋主,李密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攻蓟州,使远在高丽作战的隋炀帝退无归路,不战而擒;中策攻关中,居富殷之地,攻守自如;下策取东都,隋兵强大,胜负难料。杨玄感恋家口在东都,取下策攻洛阳,双方相持近50天,杨玄感末能攻占洛阳,隋炀帝却从辽东撤兵攻洛阳,杨玄感兵败自杀,李密向关中逃亡, 被捕押送高阳,解送途中,李密逃脱,隐姓埋名,流浪达二三年, 公元616年,他投奔了瓦岗寨首领翟让。这时的瓦岗军屡被隋军张须陀部战败,李密到瓦岗寨后,说服附近几股起义军团聚起来,如王伯当、李公逸、王当仁等都接受瓦岗军节制,义军联合攻下金堤关及荥阳附近各县,接着又利用张须陀的轻敌情绪,一举歼灭张须陀两万劲旅,张须陀自杀。灭张须陀,使瓦岗军在军事上由被动变成了主动。617年二月,李密又亲率精兵七千,一举攻下了巩县附近隋的最大米仓——兴洛仓(即洛口仓),一使瓦岗军有了充足的军粮,二用仓中之米救济饥民,提高了瓦岗军声誉,许多人自觉投奔到瓦岗军,扩大了瓦岗军的力量。这时镇守东都的越王杨侗感到形势严峻,派大将刘长恭率步骑二万五千与虎牢守将裴仁基夹击李密,要夺回兴洛仓。李密面对强敌,以四队骁勇暗中埋伏对付裴仁基,又以六队骁勇严阵以待刘长恭, 李密率瓦岗军奋勇作战,一举击溃刘长恭.裴仁基投降。于是翟让等推李密为主,号魏公,翟让为司徒,封东郡公。接着李密又派翟让与裴仁基攻下回洛仓。时李密据洛阳周围,洛阳虽未攻下, 但士气旺盛,赵君德、郝孝德等义军十数支皆归李密或与李密结好。但翟让旧部嫉李密为主公,心怀不忿,李密杀翟让,让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统翟让之旧部。李密杀翟让使瓦岗军内部团结裂痕增大。正在这时,宇文化及杀炀帝,自扬州直趋黎阳,为抗宇文化及,李密采取缓兵之计,向越王杨侗称臣,与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战,宇文化及大败,李密也元气大伤。当宇文化及、李密大战之时,王世充在洛阳城内消灭异己力量,控制了越王杨侗, 趁李密战宇文化及刚结束尚未休整之际,带精兵到偃师与李密决战。李密本想接受裴仁基建议,采取部分兵力分兵把守,阻止王世充,另选精兵攻洛阳,然后夹击王世充的策略,但其手下大将自恃勇力,要求决战,李密失去了正确的判断,竟答应诸将要求,正面决战,结果连战二天皆败,守洛口仓的翟让旧部下邴元真又叛变,瓦岗军全军瓦解,李密只好投降李渊,李渊封其为邢国公,拜光禄卿,但不久又叛逃,被李世民派人杀死。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