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弼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唯一号: 131030020210000346
人物姓名: 李弼
人物异名: 字:景和
文件路径: 1310/01/object/PDF/1310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365.pdf
籍贯: 襄平
亲属: 李标;李晖;李衍;李纶;李宽;李密

传略

西晋灭亡以后,东晋偏江南一隅,北方多战乱,李胤的后代在北方仍发扬“简亮持重”的传统,因此多任太守之类职务,未任要职,但自李胤第十五代孙李弼时则开始显赫,一直到隋唐,出了一大批名人。 李弼字景和,膂力过人,自幼就有大志。北魏末年农民起义时,李弼在尔朱天光麾下为别将,讨伐关陇起义军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等,英勇无敌,义军皆言“莫当李将军前也”。尔朱氏残暴,灭族后,李弼倒戈,成为宇文泰集团的骨干分子,跟随宇文泰东征西讨,尤其在与东魏高欢的历次战斗中立功最大。宇文泰执政时,成为六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官至太傅、大司徒。宇文泰死后, 宇文护执政,朝中大事,皆与李弼、于谨商议。李弼性沈雅有见识,不以私废公,故官至太师,晋封赵国公,死后,北周明帝三临其丧,追封为魏国公。其弟李标,性果决,有胆气,晋爵为公,官至州刺史,李弼子孙皆以此为荣耀。次子李晖为帝婿,受皇恩,袭魏国公;李晖弟李衍,有武艺,以武功晋位柱国,拜安州总管;李衍弟李纶,有文武之才,封河阳郡公;李纶之弟亦为郡公。其孙李宽,干略过人,数任将领,位柱国,蒲山郡公,号为名将。 曾孙辈,正值隋末之乱,又岀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即李密。 李密字法主,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才兼文武,志气雄远,熟读兵书,又精通《史记》、《汉书》。少年即袭爵蒲山公,善结交天下豪杰,在朝中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在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遭炀帝猜忌的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趁机起兵反隋,请李密为谋主,李密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攻蓟州,使远在高丽作战的隋炀帝退无归路,不战而擒;中策攻关中,居富殷之地,攻守自如;下策取东都,隋兵强大,胜负难料。杨玄感恋家口在东都,取下策攻洛阳,双方相持近50天,杨玄感末能攻占洛阳,隋炀帝却从辽东撤兵攻洛阳,杨玄感兵败自杀,李密向关中逃亡, 被捕押送高阳,解送途中,李密逃脱,隐姓埋名,流浪达二三年, 公元616年,他投奔了瓦岗寨首领翟让。这时的瓦岗军屡被隋军张须陀部战败,李密到瓦岗寨后,说服附近几股起义军团聚起来,如王伯当、李公逸、王当仁等都接受瓦岗军节制,义军联合攻下金堤关及荥阳附近各县,接着又利用张须陀的轻敌情绪,一举歼灭张须陀两万劲旅,张须陀自杀。灭张须陀,使瓦岗军在军事上由被动变成了主动。617年二月,李密又亲率精兵七千,一举攻下了巩县附近隋的最大米仓——兴洛仓(即洛口仓),一使瓦岗军有了充足的军粮,二用仓中之米救济饥民,提高了瓦岗军声誉,许多人自觉投奔到瓦岗军,扩大了瓦岗军的力量。这时镇守东都的越王杨侗感到形势严峻,派大将刘长恭率步骑二万五千与虎牢守将裴仁基夹击李密,要夺回兴洛仓。李密面对强敌,以四队骁勇暗中埋伏对付裴仁基,又以六队骁勇严阵以待刘长恭, 李密率瓦岗军奋勇作战,一举击溃刘长恭.裴仁基投降。于是翟让等推李密为主,号魏公,翟让为司徒,封东郡公。接着李密又派翟让与裴仁基攻下回洛仓。时李密据洛阳周围,洛阳虽未攻下, 但士气旺盛,赵君德、郝孝德等义军十数支皆归李密或与李密结好。但翟让旧部嫉李密为主公,心怀不忿,李密杀翟让,让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统翟让之旧部。李密杀翟让使瓦岗军内部团结裂痕增大。正在这时,宇文化及杀炀帝,自扬州直趋黎阳,为抗宇文化及,李密采取缓兵之计,向越王杨侗称臣,与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战,宇文化及大败,李密也元气大伤。当宇文化及、李密大战之时,王世充在洛阳城内消灭异己力量,控制了越王杨侗, 趁李密战宇文化及刚结束尚未休整之际,带精兵到偃师与李密决战。李密本想接受裴仁基建议,采取部分兵力分兵把守,阻止王世充,另选精兵攻洛阳,然后夹击王世充的策略,但其手下大将自恃勇力,要求决战,李密失去了正确的判断,竟答应诸将要求,正面决战,结果连战二天皆败,守洛口仓的翟让旧部下邴元真又叛变,瓦岗军全军瓦解,李密只好投降李渊,李渊封其为邢国公,拜光禄卿,但不久又叛逃,被李世民派人杀死。 李密死后,其家族中孙、曾孙、玄孙辈又岀了三位名人,即李泌、李元素、李澄。 李泌字长源,李弼第三子李衍之玄孙,李密之族孙,自幼聪明,博览经史,精通易经,善属文,尤善诗,留有文集20卷。其一生历玄、肃、代、德四朝,其性放旷不羁,其才敏辩多谋,不愿随常格仕进,玄宗朝受张九龄等器重,为待诏翰林,但因受杨国忠嫉妒而遭打击,竟潜遁名山为道士。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号召勤王,李泌自称山人,谒肃宗,不应官位而以散官为肃宗谋事,参议机要,权逾宰相。长安失守后,李泌建议,派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岀河东,肃宗率兵据扶风,牵制住各路叛军.使敌人往来于千里之间,疲于奔命,然后派建宁王李倓率军由长城与李光弼南北夹击,先捣毁安史集团的巢穴,再调集大军四合而攻之,可彻底平定安史叛军。李泌之策远见卓识,但肃宗庸碌无为,又为宦官李辅国和皇后张良娣左右,未听从李泌之高见。李泌遂恳求为道岀游衡山,肃宗赐其三品俸禄隐居衡山。 代宗在肃宗时本为广平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对李泌之才十分了解.所以即位之初即召回李泌,用为翰林学士。但当时的宰相元载嫉妒李泌之才,未得重用。元载被诛杀后,宰相常兗又忌李泌,将李泌外放为官。德宗即位,想整肃藩镇,反而酿成了四王之乱,自己也被围困在奉天,亏李晟等相救才返回长安,但却从此不分忠奸,更加猜忌武臣。这时李泌被任命为宰相,他诱导德宗不要害功臣,他说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你害他们,上下左右都会感到怨恨,会失人心,会引起天下叛乱,如果诚心相待,李晟等人也就放心了。由于李泌摸透了德宗心态,又讲道理透彻,所以德宗欣然接受,可惜李泌为相不久即病死,但德宗仍按照李泌的方策处事,故德宗朝后期无甚大战事。 李泌的儿子李繁自幼聪明,有才名,但品性不好。户部尚书裴延龄窃财妄上,谏议大夫阳城上书弹劾,阳城委托李繁抄写弹劾稿,李繁竟将阳城弹劾状内容告知裴延龄,第二天上朝时,裴延龄先下手为强,向皇帝汇报,阳城上书递上后,皇帝不于理睬。翰林学士梁肃本是其父李泌之友,梁肃死,李繁竟乱其配偶,时人讥之。出为亳州刺史,在亳州任上,对劫财贼巧设机谋,大量杀戮,时遭议论,皇帝派监察御史舒元舆按问,舒与李繁本不和,于是奏李繁滥杀无辜,将李繁赐死。 李元素字大朴,《旧唐书》说系李密之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他是李密之曾族孙。任侍御史时,洛阳北部发生盗窃案, 东都留守杜亚与大将令狐运有矛盾,便疑在洛阳北部曾田猎的令狐运及其部下为盗,逮捕40余人。李元素调査后以为不实,将所捕40余人皆放走,并力陈令狐运之冤。事后不几月,真贼抓获,因此李元素为时人器重,迁给事中,渐升至御史大夫,后官至户部尚书判度支。元和五年(810)卒。 李澄为李弼八代孙,李衍之后,李密之族玄孙,李泌之族孙。李澄以武艺起家,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在永平军节度使李勉麾下,为滑州刺史。李希烈攻陷汴州,李澄降李希烈,被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兼滑州永平军节度使。 德宗被围在奉天,李澄派亲信奉表到奉天,表示拥护皇帝, 反对李希烈及诸叛藩镇,德宗将帛诏藏在蜡丸中,加李澄为刑部尚书,兼汴州史、汴滑节度观察使。不久李澄军反攻李希烈,并打败李希烈部将翟晖等,收复汴州,皇帝封李澄为武威郡王。不久, 李澄又与其子李清在郑州一带共同平叛,朝廷授李清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更名李克宁。 贞元六年(787)三月,朝廷加李澄为检校左仆射、义成军郑滑许等州节度使,第二年即病逝,但李克宁却秘不发丧,想接替其父职务,其行军司马不许,宣武军节度使又岀师郑滑许之境, 朝廷派贾耽代李澄,李克宁才护丧归京师,却将府中财物带走, 并沿途剽掠,但朝廷仍对李澄隆重治丧,废朝一日,赠司空,又赐李克宁庄一所、钱千贯、粟麦二千石。李澄及其子李克宁在襄平李氏中居官显赫,但人品不高,为时人所笑,故其后人不旺。(《北史》卷60《李弼传》、《周书》卷15《李弼传》、《隋书》巻70《李密传》、《旧唐书》卷53《李密传》、《旧唐书》卷130《李泌传》、《新唐书》卷139《李泌传》、《旧唐书》卷132《李元素传》、《新唐书》卷 147《李元素传》、《旧唐书》卷132《李澄传》、《新唐书》卷141《李澄传》)

知识出处

历代李氏望族

《历代李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

阅读